正文 第56章 白水洋遊記(1 / 1)

尤培堅

七月一日,炎熱。

我們一行人,各自帶著幾件簡單的衣物,跟著旅遊團坐上了大巴,車子就向著寧德方向開去。山路比較難走,車上的女同事幾乎都吐了。而我,平時幾乎不暈車的,卻也差點被顛簸的車身晃得暈頭轉向的,隻好使勁把頭靠在車椅上,任其晃蕩。

坐了整整六個小時,終於到了白水洋。

下了車,時間已經指向十二點了,正是饑腸轆轆之時,大家迫不及待地問導遊:“我們要吃飯!哪裏吃?”導遊推開了白水洋景區管理處的餐廳,指著密密麻麻的就餐人群,不好意思地對我們說:“實在抱歉,現在正是吃飯高峰期,就餐我們需要等待。”等就等吧,於是,我們在導遊小姐的小旗指揮下,一個一個站在那些快要吃好飯的遊客後麵搶位子。看著他們嘻嘻哈哈地吃著飯,而我們卻隻能看著他們吃,偶爾咽一下口水。那樣子,實在有些滑稽,甚至有些尷尬,沒辦法了,人實在太多了嘛。

終於吃好飯了,我們馬上就向白水洋進發。順著劃一整齊的石樁,看著清澈見底的溪水潺潺流淌,一絲涼意油然而生。溪水的兩邊就是青山,在青山上,有許多土木解構的吊腳樓,吊腳樓在青山綠水中顯得神秘、古老。我拿起手中數碼照相機,把這些奇特的景致拍了下來。

順著衝向白水洋的溪流,我們從導遊小姐嘴裏知道了,這白水洋地區,原本是一座大火山,由於火山的噴發,噴濺而出的岩漿冷卻後,就形成了層次性的石板。溪流在石板上流過,卻絕不見一塊鵝卵石。“石板和石板上的水流”,這就是白水洋的特色吧。

“到了!到了!!”一個同事大聲驚呼起來,我知道,白水洋主景區到了。放眼望去,見在一塊巨大的石板上,一股股清澈的流水靜靜的淌過,兩岸的青山鬱鬱蔥蔥。而白水洋,就像是一麵巨大的鏡子,映著周圍青綠的山和水中嬉鬧的人群。這條溪流,奇特非常。說它大嘛,的確,就是上千人手挽手的站在這塊大石板上也不覺得擁擠。說它奇吧,是啊,真是奇啊,據說這裏的水常年恒溫,溫度都在27-28攝氏度左右,而且溪流淺的幾乎隻能漫過人的足麵。炎熱的夏天,泡在這樣溪水裏,真是涼意沁人啊。於是,大家紛紛穿上印有“白水洋”字樣的白色襪子,挽起褲腳,有說有笑地奔向水裏。

剛剛下水,就聽得“啊~~”的一聲,連忙抬頭,就見不遠的地方有一群人正在水中拔河,輸得一方和贏得一方都有人坐在了水中,看得人心癢癢的,真想加入到這水中遊戲裏了。我們一步一步地在水中慢慢地趟著,水緩緩地變換著方向衝刷著我們的腳麵,讓人無端地感到了這個來自大自然的按摩師的神奇。眾人前進的方向,都在這塊大石板的末端。那是一個沿著邊緣有或深或淺的大凹槽,溪水到了這裏,變成了湍急的水浪,衝刷而起的浪花發出“嘩嘩”的聲響,水迅速地衝下,形成了一個個大水潭。於是,這裏就被形象的稱為是天然大浴缸了。

站在這個大浴缸的邊緣,看著許多男那女女在水中滑翔,心自然發癢。他們穿著紅色的防護服,大聲尖叫著,歡快著地拉著手,像一個個紅色的戰士,向著那水滑梯衝去。我們也寄了衣物,換上泳衣泳褲,穿上租借來的十元錢一套的防護服,一屁股坐在“滑梯”上,然後張開雙手,仰望著萬裏無雲的天空,在水中順勢而下,驚叫著,翻滾著,有時口鼻裏也嗆進了水,但我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快樂,一種和大自然交融的快樂。就這樣,我們衝下了石板,先在潭中享受著驚魂一刻,回味著那一口清甜,然後,再跑上浪頭,繼續衝浪而下。這樣有驚無險的反複,煞是好玩。七月一號,在這個炎炎夏日的午後,我們就在這或急或緩的清涼水流中輕快度過。不知不覺,四個小時過去了,在公用的更衣室換下早已濕透的衣服後,在服務員的建議下,我們各自買了一杯一塊錢的薑湯灌入嘴裏,有一種辛辣衝掉了我們剛才有些發涼的感覺。

上岸後,我們在涼亭休息了好一會兒,然後,我們樂滋滋地離開了景區,向景區出口走去。下一處,將是周寧縣的鯉魚溪了。

本文首發2008.7.25《閩侯鄉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