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培堅
周日無事,整理一些舊書籍。在一個破舊的木箱子裏,我挖出了一雙破舊的軍鞋,在軍鞋裏麵,還有一張殘破的硬紙片,上麵還有我在讀小學時候的名字和塗鴉之作。頓時,一段陳年的往事浮上我的心頭,我不禁感慨萬千。
這雙已經破得不成樣子的軍鞋,上麵的顏色已經變得灰暗,似乎再也找不到當年的那種軍綠。而鞋底的橡膠,也一一脫離了原來的位置,變得十分地脆。我抱著這雙軍鞋,久久不忍放下。
我想起了自己讀小學的那段時光。那個時候,正是八十年代初期,我們家裏人口多,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常常吃不飽穿不暖的。為了能上學,我隻好每天光著腳,穿著一件單薄的舊的確良去上學。
那時的冬天,特別的冷,我清楚地記得,我家旁邊的那條河流,在冬天的早上,都能結上一層冰,拿一片瓦片做“水漂”,瓦片能順著冰麵滑出好遠好遠,但就是不能擊破冰麵。這麼大的衝力還擊不破冰麵,可以想像得出那時候的冰麵的厚度。而路上的水窪裏,那些水早就已經結成厚厚的冰了。
冬天的我,每天光著腳去上學,我的腳麵早就皸裂得不成樣子了。為了能讓麻木的雙腳暖和起來,我隻好拚命地向學校跑去。跑著跑著,我的腳就暖和起來。經過不斷地訓練,我的腳底也結出了一層厚厚的繭,從而大大減少了我腳被刺傷的次數。
這樣,我一直上到小學四年級,還沒有一雙鞋來溫暖我生滿了凍瘡的雙腳。一天,外麵寒風呼嘯,我在班上上課,天寒地凍的,我的雙腳又開始麻木起來了。突然,我聽到外麵有人在叫老師開門,老師打了門,我一看,原來是我的父親,他的雙手抱著一雙用毛邊紙包著的軍鞋。
父親把鞋遞給了我,要我穿上去。我高興極了,接過鞋跑到位子上。等到下課了,我把那張毛邊紙掀開,使勁聞著著那雙散發著橡膠香味的綠軍鞋,高興地笑了。
回到家,我倒了一盆熱水,細心地把自己的腳好好地搓洗了一通。然後,我把搓得通紅的雙腳放進了鞋子裏。“哇”,那一種溫暖和舒適的感覺,我至今還記得。
有了這雙軍鞋,我每天上學,就不要再跑了,而這雙軍鞋,我也一直到穿到了小學畢業。
上了初中,我家裏的經濟已經漸漸好轉了,我也買了兩雙白鞋,上了初中。而這雙軍鞋,我則小心地洗盡、晾幹,然後把它放進了這個放著樟腦丸的木箱子裏。
望著這雙舊軍鞋,再看看自己腳上的這雙兩百多塊錢的球鞋,我長長舒了一口氣,我想: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確讓我們老百姓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好生活,讓我們努力工作,好好地享受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好日子吧!
本文首發2009.5.5《閩侯鄉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