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子承父業 誠心育人
“潘家華熱心教育事業,注重培養人才。他曾先後就任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石油大學,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撫順石油學院等高等院校的兼職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金屬所客座研究員,評審博士、碩士論文數十篇,他刻苦鑽研,善於總結,先後發表論文百餘篇,專著四冊,為中國大百科全書交通運輸卷及能源卷撰寫人,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表彰。他曾多次赴美、加、日等國講學。他非常注重對人才的培養,為科技人員創造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條件,用他的才能和智慧培養了一代管道運輸專家。”摘自《潘家華教授情況介紹》
潘家華經常說:“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一個本質的不同,就是能繼承和總結上一代的知識,融合進最新的成果,再傳給下一代。”他告誡自己,也告誡他的學生,繼承和傳授知識的接力棒要實實在在的傳下去。所以,潘家華特別注重教育。這一點,也是他父親衷情教育事業影響的結果。
潘家華沒有食言。他從學生轉變成老師以後,甚感責任重大,無尚光榮。即使是在身處逆境時,也沒有忘記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的父訓。被迫離開教育崗位之後,他仍然不忘傳授知識的神聖信念。教授雖然是兼職的,可他仍然是全身心的投入。時間,將如實地記錄下潘家華對我國教育事業的貢獻。
1952年9月,畢業於天津大學機械係;後分配到清華大學任助教一年;1953年9月至1961年8月在北京石油學院任講師、係主任助理。後來,他被迫離開了教育工作崗位。
1989年5月,潘家華被天津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1990年1月,潘家華被石油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1990年10月,潘家華被上海交通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1991年5月,潘家華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聘為客座研究員。
1992年10月,潘家華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聘為兼職教授。
1994年6月,潘家華被撫順石油學院聘為兼職教授。 1994年10月,潘家華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聘為石油高等教育谘詢專家。
1996年11月,潘家華被石油工業安全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聘為安全標準主審人。
1999年12月,潘家華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聘為石油管道力學與環境行為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00年11月,潘家華被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
司聘為天然氣與管道專業標準化委員會顧問。
......
這些兼職教授、顧問的頭銜,每一項都代表著潘家華的能力,凝聚著他的心血,同樣也蘊含著沉顛顛的責任。潘家華熱愛教育事業,真誠育人的赤子之情可見一斑。
1994年10月19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人事教育局給潘家華寄來了《專家谘詢書》。這份《專家谘詢書》稱:鑒於您的深厚造詣和豐富經驗,我們聘請您為谘詢專家。敬請您在百忙中抽出一點寶貴時間,依據您的學識和經驗,對石油工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為石油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出建議。石油高等教育如何改革與發展,滿足二十一世紀石油工業發展的需要是一個緊迫的課題。為此,我們采用專家調整法,廣泛征求專家意見,以期獲得新思路、新觀點、新方法。
《專家谘詢書》共提出四個谘詢問題。一、請您根據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趨勢和麵臨的問題,石油科技的發展水平,石油行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對二十一世紀的石油科技人才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就您熟悉的具體專業,把此問題具體化、目標化。那些主要特征和對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類型、規格、層次、模式提出您的看法。二、石油工業將逐步向以油氣為主的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發展,請您預測在未來的多元化產業結構中將會有哪些主要產業,石油高等教
育相應地要培養哪些方麵的專門人才。三、為了能夠培養出符合二十一世紀石油工業和科技發展需要的人才,石油高校當前應采取哪些重大改革措施,以迎接未來的挑戰。四、您認為培養跨世紀的石油專門人才,石油高校的教育應特別重視和解決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