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月經周期的調節及臨床表現
一、月經的周期性調節
月經周期的調節是在中樞神經係統控製下,通過下丘腦-垂體-卵巢之間相互調節,它是一個完整而協調的神經內分泌係統,稱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
1.丘腦下部對腦垂體前葉的調節作用
(1)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調節垂體促使垂體合成和釋放卵巢素的作用。
(2)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影響下丘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功能的作用稱為反饋作用。使下丘腦興奮,分泌激素增多,稱正反饋;反之,使下丘腦抑製,分泌激素減少,稱負反饋。
(3)下丘腦通過抑製作用調節垂體的生乳素分泌和釋放。
2.垂體前葉對卵巢的調節作用 腦垂體主要通過分泌促卵泡素(FSH)和促黃體生成素(LH)對卵巢調節。
(1)FSH的主要功能:是在少量LH的協同作用下,促使卵泡發育成熟,並分泌雌激素。
(2)LH的主要功能:是與FSH協同作用,促使成熟卵泡發育成熟,並分泌雌激素。
3.卵巢激素對丘腦下部和垂體前葉的反饋性調節 雌激素既有正反饋作用,又有負反饋作用。孕激素僅有負反饋作用。
4.性周期的調節過程 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丘腦下部的神經細胞分泌GNRH,刺激垂體前葉分泌FSH和少量的LH,兩者作用於卵巢,刺激卵泡發育成熟,並分泌雌、孕激素。卵巢所分泌的性激素可以逆向影響丘腦下部和腺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作用,即為反饋性調節,其中促進為正反饋,抑製為負反饋。
二、月經的臨床表現
月經是指有規律的伴隨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現的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及出血。月經是性功能成熟的標誌之一。
1.月經初潮 月經第一次來潮稱初潮。初潮年齡多在11~18歲,平均13歲。
2.月經周期 兩次月經第一日的間隔時間,稱一個月經周期,一般為28~30天。
3.月經持續時間及出血量 正常月經持續的天數稱經期。正常月經持續2~7天,一般3~5日。每次月經量30~50ml,一般不超過80ml,以月經的第2~3天出血量最多。
4.月經血的特征 月經血主要為血液,還有子宮內膜的碎片、宮頸黏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等。月經血呈暗紅色,堿性,無臭味,其主要特點是不凝固,在出血多的情況下出現血凝塊。
5.月經期的征狀 有些女孩有輕度的不適現狀,如下腹脹,腰酸,乳房脹痛,大便次數增多等。極少數有疲倦、嗜睡、情緒不穩、頭痛等。
第九節 生殖器官的周期性變化
一、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
1.增生期 月經周期的第5~14天。
2.分泌期
(1)月經周期的第15~24天,占月經期的後一半。黃體形成,子宮內膜受孕激素和雌激素影響,繼續增厚,為孕卵著床和發育提供充足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