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釘在一個木頭的十字架上,釘在兩個強盜當中。他在世上擁有的唯一的一件外衣,被執刑士兵拈鬮來分。他死後被人從十字架上取下來,埋葬在一個借來的墳墓裏。這個墳墓是他的一個朋友讓出來的。
一千九百多年後的今天,他已成為人類的中心,世界進步的動力。我敢說,把全世界所有的陸軍、海軍,所有議會的議員,所有統治過人類的帝王,都加起來,對地球上人類生活的影響力,遠遠不及這個孤獨的人。
這是耶穌一生相當華麗的描寫。
寫給家長的話
◎文/佚名
一旦孩子能夠將這句話融入個性,它就會幫助孩子們在無限糾纏的混亂中學會擺脫。
增強自立:孩子應該學習盡可能獨立地解決身邊發生的問題。然而這些說來容易做起來可不輕鬆。你的好辦法:首先孩子們在積極地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中是可以獲得勇氣的,正是這種勇氣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慢慢麵對問題、接近問題。但前提是孩子們必須首先有足夠的自信認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而且也隻有大人允許他們嚐試這些事情,他們才會有獨立的感覺。父母不應該總給孩子這樣一種暗示,“你做什麼事情都笨手笨腳的”,最好給孩子一些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去發現自己的能力,去嚐試新的東西。
培養合作能力:自立並不等於說在每種情況下都要單槍匹馬解決問題,孩子們需要學習如何在自己力不能及的時候去調動別人幫助自己。要麼是尋求父母的幫助,要麼找其他的小朋友,找幼兒園的老師,甚至是找陌生人。我們可不希望培養出自閉的孩子,或是一個萬事不求人的孩子。而是要教育孩子有協作的能力,有團隊工作的能力,並且懂得如何與他人交流,懂得如何體諒與關懷別人。你的好辦法:孩子越小就越容易發現自己許多事情做不好,尤其是在他們做遊戲的時候。他們的哭鬧總是求救信號。我們的任何幫助都不應該讓孩子感到他們的無能,而是要小心地引導孩子如何自己解決問題。
帶來榮譽感:我們的孩子應當學會把挫折看成挑戰,而不是看成馬上放棄的原因。他們應當慢慢形成堅持和執著。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會給意誌堅強的人以獨特的成功感受!你的好辦法:榮譽感是壞事嗎?我不這麼認為,有時我們可以適當刺激一下孩子的榮譽感。
認識和發現錯誤:要想學會與問題周旋,最後還要涉及一種能力——認識和發現錯誤,並且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是到了死胡同無力回天了。我們都不希望教育出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你的好辦法:如果車鑰匙不小心卡在車門上,我們需要停下來考慮一下:是拿錯了鑰匙,還是開錯了車?這種停頓會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這種麵對問題時先不操之過急地采取行動,而是用點時間冷靜思考一下的性格,是需要我們從小培養的。那麼我們應當怎麼做呢?其實並不難,隻要每一次當我們馬上想幫助孩子的時候,應當先試著以局外人的身份對孩子說:“可以再試試別的方法”,僅僅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就會給孩子一種啟發,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會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形成另辟蹊徑的勇氣。一旦孩子能夠將這句話融入個性,它就會幫助孩子們在無限糾纏的混亂中學會擺脫。
休息方式
◎文/趙德斌
靈魂和身體是相互倚靠的,如果步調不一致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努力工作讓身體疲憊固然是好的,可是卻不能忘記,休息也同樣重要,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當你經過修整再精神百倍的回到戰場上去的時候,就會想起原來休息休息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
有一個探險家,到南美的叢林中,找尋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跡。
他雇傭了當地的人作為向導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著叢林的深處走去。
那群土著人的腳力過人,盡管他們背負著笨重的行李,但仍是健步如飛。在整個隊伍的行進過程中,總是探險家先喊著需要休息,讓所有土著停下來等候他。
探險家雖然體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夠早一點到達目的地,一償平生的夙願,好好地來研究古印加帝國文明的奧秘。
到了第四天,探險家一早醒來,便立即催促著打點行李,準備上路。不料領導土著的翻譯人員卻拒絕行動,令探險家為之惱怒不已。經過詳細的溝通,探險家終於了解,這群土著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項神秘的習俗,在趕路時,皆會竭盡所能地拚命向前衝,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探險家對於這項習俗好奇不已,詢問翻譯的向導,為什麼在他們的部族中,會留下這麼耐人尋味的休息方式。向導很莊嚴地回答探險家的問題,他說:“那是為了能夠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
探險家聽了向導的解釋,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許久,終於展顏微笑,心中深深認為,這是他這一趟探險當中,最好的一項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