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課 想到就能做到(一)(2 / 3)

但是,他們卻有著共同之處:像機器一樣不停地向前闖,特別是身處逆境的時候。布萊森的財富不是繼承來的,而是靠在家裏出售郵購產品起家的,這與艾倫·休格靠賣天線和電視機發跡頗為相似。

尼科爾森表示,很多富裕家庭的孩予們成不了富翁,因為他們缺少動力。實際上,世界造就了休格他們。“他們有強烈的取得成就和社會認可的願望,總之,他們成為億萬富翁的關鍵在於他們有取得成功的極強決心。”“重要的一點是賺錢的欲望,把金錢看做財富的象征,因此你的錢永遠賺不夠,因此沒理由停止追求更多的財富,即使困難重重也繼續前進。於是,他們從掙錢中得到安全感。”

“我怎麼也停不下來,”休格曾經說。當休格於1991年買下托特納姆熱刺足球俱樂部時,已經是億萬富翁了。之後的10年,他說都浪費了,並不是他虧了錢(事實上他賺了,他賣掉了俱樂部大部分股份,隻留了一點點)。他自己承認,沉迷足球所需的時間,以及來自球迷的苛責,意味著他將注意力從他的公司那裏移開了。

維珍集團的創辦人布萊森經常說:“我要讓維珍品牌像可口可樂一樣名揚全球”。維珍的觸手簡直無處不在,從唱片到航空、鐵路、電信、大賣場、婚紗、影院、金融服務、可樂……

這位英國最有名的企業家現年55歲,但仍熱衷參與高調的宣傳,並提出石破天驚的想法,最近的例子就是將遊客送上太空。

在他們財富的創造過程中,對財富的欲望的作用是如此明顯。有了雄心,才會有無限的活力;有了雄心,才會去不斷努力;才能與成功有約。讓一顆壯誌雄心永遠藏在你的身體裏,憑著它,去尋找你的夢,尋找你的未來!即使你兩手空空,但如果你自始至終懷揣著雄心,你就不是一無所有。即使你身心疲憊,但如若你時時刻刻深藏著雄心,你的生命就會充滿勃勃生機。你的雄心還沒有被調動起來嗎?那麼就讓我們再來看看現在亞洲首富孫正義的財富欲望吧。

“樹立了誌向後,如果有野心,不管別人說什麼都會忍耐,在忍耐中不斷磨練人格,就能成為人人羨慕的人。”這真是對網絡信徒孫正義的最好注解。

孫正義始終具有一股“天下舍我其誰”的勁頭。早在19歲時,他就寫下了自己的50年計劃:20多歲時,建立自己的企業;30多歲時,掙到第一個10億美元;隨後20年,鞏固和挑選接班人;43歲後,在10年內將企業擴大10到20倍。於是,他在24歲那年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再次宣稱:要在5年內銷售規模達到100億日元,10年內達到500億日元,使公司發展成為幾兆億日元、幾萬人規模的公司。如果說在充滿激情的青少年時代,孫正義擁有崇高的誌向、華麗的夢想、龐大的野心,並不是一件太過突兀的事情,那麼,在他經曆了無數的困難和激烈的競爭之後,在大多數人都因屈從於現實社會而放棄自己誌向的時候,他的這些豪言壯語恐怕就隻能被稱之為“野心的膨脹”了!

正是這份“膨脹”的野心,支撐著孫正義在37歲時即成為10億美元富豪,更支撐著他建立起了如今這般龐大的國際互聯網帝國。

作為一位著名的風險投資人,他的耐心和他的大膽一樣出名。他的一些成功的投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別人還沒有意識到價值的時候敢於投入,然後和創業者一起堅持到成功。談到他對雅虎的投資,楊致遠說,“我可不認為他是靠運氣,他看到的是15年、20年後的事情。”即使這樣一位充滿遠見的創業者,麵對當時孫正義慷慨的投資仍然吃了一驚。

在我們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請帶上這句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當然,我們的行囊裏也別忘了帶上“知識、能力、機會、友誼、毅力……”隻有具備了足夠多的成功條件,我們離成功才能近些,再近些,我們的舞台才能大些,再大些。

思路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

一個人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就,最關鍵的是思想要有深度、要善於洞悉趨勢的變遷,抓住機遇。成功者不是那些抗拒潮流的人,而是能預測大勢並抓住機遇順勢而為的人。

IBM公司最早是生產打孔機的,隻是美國的一個中型企業。後來小沃森接管了父親的公司,他曾經參觀過世界上的第一台電腦,雖然那台電腦又大又笨重,但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上台伊始就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時代是洶湧澎湃的潮流,經營企業萬萬不可逆時代潮流。他決定轉產做商務電腦。這是一場豪賭,小沃森押上了個人與公司的全部前途,但他成功了,因為商務電腦正是未來發展趨勢,也因此IBM一下子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被稱作藍色巨人。

但小沃森的繼任者埃克斯卻是個思想保守的人,當家用電腦的萌芽已經出現,電腦小型化、家庭化已成趨勢之時,埃克斯卻固執地死守大型商務電腦領域,躺在IBM原來的成功上,不能順應潮流的變化。結果是,當家用電腦普及的時候,IBM快要破產了。後來,郭士納上任,他知道在家用電腦及其軟件方麵,IBM已失去先機,無法與英特爾和微軟競爭,因此他一步跳到了網絡服務,敏銳地抓住了網絡大潮風起雲湧的新趨勢,IBM才重新強大起來。

正當IBM大型機一統天下之時,還是哈佛大學學生的比爾·蓋茨偶然看了一本科學雜誌上的一篇報道,他敏銳地感覺到電腦的小型化是必然趨勢,而電腦軟件的發展前景必將超過硬件,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哈佛大學的畢業文憑,投身電腦軟件的開發。果然,時代大潮的發展證明了比爾·蓋茨對趨勢的判斷是正確的。IT業的蓬勃發展,成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產業,比爾·蓋茨則成了世界首富。

李嘉誠的發跡也是在幾個關鍵時刻成功把握趨勢變遷的結果。李嘉誠開始是做塑膠花的,當他成了“塑膠花大王”之後,1967年香港地產大跌,他敏銳地感覺到未來香港經濟必定會複蘇,地產的長期趨勢一定看漲,於是他趁低吸納,趁機買進了很多地;到了20世紀80年代,香港地產果然狂漲,他又把地產拋掉,賺得大錢。後來他轉而去做碼頭,也是賺得盤滿缽滿。他總是能夠把握趨勢的變遷,提前別人半步,這也正是他能成為巨富的原因。

而與之相反的是王安電腦公司,曾幾何時,王安電腦公司享譽全球,王安也成了廣大華人的驕傲,但由於思想沒有深度,看不出趨勢的發展,不能順應趨勢的變化,沒能及時融入到個人電腦、家用電腦的趨勢之中,結果隻落得一個破產的結局。

把握趨勢,一要在思想上有超常的預見性;二要在思想上有執著的方向感;三要用果敢的行動實踐自己的思想。人們經常以今天的觀念對未來趨勢作出簡單的推斷,這種推斷往往是錯誤的。在我們周圍經常有一些自以為是者,根本沒有思想深度可言,卻總喜歡對一些實質問題、趨勢問題高談闊論,滔滔不絕,結果給人留下許多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