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星妹下山輔太子 摩羅喜得高參謀(1 / 3)

話說有一道姑來見摩羅,摩羅料非一般人物,便率眾將出帥堂降階迎接。見來的這位道姑身材嬌小,但很勻稱。生得是麵如琢玉,眉清目秀,唇紅齒白,真好漂亮。頭紮長巾,身著道裝。手執拂塵,腳下雲履。不亞於八仙之中何仙姑降臨,又似百花洞中的仙子現身。有不少人不約而同“呀”地驚叫起來。卻原來,來的這位道姑非別人,正是王三姊星妹。早時於西梁朝是西山俊王。摩羅知她是自己的三姨後,可喜壞了,大禮來拜,請入帥堂落座。一問才知,星妹現在道號淨塵,今奉師父靜虛道姑之命下了金屏山,回到西梁,以輔摩羅討伐白逆,複國興邦。摩羅以及眾人歡喜非常。淨塵道姑問道:“營中可是有不少為邪術所致瘋癲者?”摩羅道:“可不是怎的,有二百六十餘人,如今發著癲狂,不知如何才能救治,可把我們愁壞了。姨娘,您怎知道?莫非有解決之術?”淨塵點了點頭,道:“正是。臨下山之時,我老師給了我兩丸驅邪丹,可救那些中巫者。”摩羅大喜。淨塵道姑取出二丸丹藥,讓人放一大鍋之內,將水煮沸。丹化,降溫,將丹水給每個中邪者各一小勺。最後,還餘者一點,用瓶子裝了,待以後用著。過了這一白日,至晚上,中邪者安然睡下。次日一早,皆清醒如常。但好似未發生過前事似的,問而不知中過邪這場駭心經曆。

女師人馬在金牛山上做了幾天休整,然後開拔進兵奔前方。這一日可就到了困獸山,也叫鎮魔山。這座困獸山:山勢險要,虎踞龍蟠;白雲壓頂,淡嵐浮根;青鬆鬱芊,喬木衰黃;草海浪靜,風起不驚;日照當頭,蒸霧飄湧;怪石隱現,潛**動;但掙藤索,衝破林籠;張牙舞爪,四方橫行;忽地飆起,旋卷衝霄;枝折葉飛,紛紛符揚;天師震怒,以鎮邪惡;永難出走,世間安寧;氣象驟變,一切平止;蟲狼失聲,獅猊無吼;萬魔消沉,千怪伏縮;隻怕問罪,項享一劍。

在困獸山上有一座飛龍寨,居高臨下,睽察四周,主問大道。另有一座大鵬寨,恃險而座,氣勢不凡。一左一右,互為犄角。山上主將名叫都阿罕,官拜長安大將軍,乃屬猛流。又有兩員佐將,一個叫垕淨,一個叫通大林,俱有一身好能為。都阿罕親鎮飛龍寨內,副將通大林據守大鵬寨。兩寨人馬合將起來也有三千。聞女師人馬將至,都阿罕聚兩員愛將於麵前,商議軍機。垕淨道:“大將軍,別看那班女賊氣勢挺凶,一路搶關破寨,長驅直入。但別忘了,強弩終有其力末,是銳總有鈍的時候。女賊遠道而來,短日卻曆多戰,少得休整,能不疲勞?再說我軍之敗在於預料有誤,未想到女賊會大舉南下,這般急,如此快。而我各隘兵懶將惰,防備鬆懈,加之頗輕之,方為她們所乘而導致破敗。但現在全國警起,各隘布下重兵,後方人馬也頻頻在調動,意往北來,還不能打退賊眾扭轉戰局?依小將看來,敵勝而氣驕,鄙視於我,必因之致軍心散漫,主將亦麻痹輕意。敵若來山下,我可先示以弱,而後擇時襲之一回,觀其虛實。潰之當然有功,遇挫也並不算過。退守高山,據險與峙,隻是不戰,消磨其耐心,衰頹彼鬥誌。待我朝援軍來至,合力擊破之,易若水濯膚垢耳。大將軍以為如何?”都阿罕認為不失為首策。通大林也認為可行。

女師人馬殺到困獸山下,擇地安營下寨。連著三日,到飛龍寨前討戰,敵卻不與為戰。再到大鵬寨去搦戰,卻又有免戰牌擋。摩羅心道:“我來敵不戰,是想相持下去,以待援兵,還是另有陰謀?”喚過五通靈猿,吩咐道:“你可於今夜秘到山上一看,查其動靜,最後能摸到敵方打算。”靈猿點頭。可到了傍晚時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來。始如絲,漸如簾,不大不小,入夜未停。靈猿不能因雨誤公,冒頂著雨幕上了困獸山,先摸到了飛龍寨。一看,心說:“來著了,敵有動作。”見白軍兵將人人輕裝,拿刀持槍,正在聚伍,將待整隊,擬要出動,未知欲以何為。情況重要,靈猿急忙返回大營,向摩羅報此異常。摩羅聽得,思忖:“敵雨夜結隊,行為詭秘,是要幹什麼呢?”淨塵在一旁說:“此象看來,敵之舉動不外兩種。一種是脫遁,但可能性不大,要是膽子小,跑早跑了。二一種情況對於咱們可就嚴重了。彼是將來劫我大營。乘雨夜,哨防鬆,有利於之而弊於我,從而殺我無備。我當從速準備應敵,現在還來得及。”虧有靈猿一遭上山,否則後果不堪想象。摩羅一麵傳下嚴令,全軍警戒,又喚過大將碧雲鸞、小將蕭玉兒至近前,與令一枝,教如此如此行事。二將應聲去了。

道山上,兩寨各抽調人手,結一千五百人,先鼓舞一番,然後便偷下困獸山,直撲女師營盤。離近,發呐喊,向前衝殺。可聞營中梆子響,箭如飛蝗,射向這邊。白軍兵將被放倒一片片。白軍連衝三次,俱為箭雨擋回,已是氣泄。但又不甘心白來此一趟,一寸便宜未沾,又欲再作衝撲。然忽聽得山那邊殺喊聲震天起,生異常之情。都阿罕聽出一句是,“衝呀,殺呀,奪下飛龍寨。”都阿罕大驚而體寒,心說:“不好,我軍襲敵營之事肯定敗泄於先,女賊早有準備。又趁我寨內空虛,前往搶占。”急忙傳令:“退。”拉人馬回。身後女軍出轅門趕殺,白軍惶恐大敗。都阿罕退回山上,一問才知,隻是少量女兵前來騷擾。大概是因於不摸山上虛實,女師未敢放膽突擊,空咋呼耳。都阿罕虛驚一場,又搖頭歎息,白折騰半宿。白軍從此又蜷縮不出,倒讓女軍心急。已有遠報傳來,王城內已經聚集各地人馬並加新近從外邦雇傭征募,達萬人之多,行將開拔。元帥是僅十八歲的神光太子、首爵殿下白雲生。還有一個叫作月首昆侖,又稱金頭羅漢的和尚做軍師。再就是有一名黃勒蘇者,是駱馬國的一家小王子,不知怎地來充作先鋒。摩羅知此,焉能不著急。若不及早拿下困獸山,倘敵援殺至,兩支並力,那對本軍大為不利。而反過來,如果得困獸山在手,可依險而拒,尋機破敵。或以基而進,提前一步到達烏龍河,以拒敵援於南岸,另計較下步之走。與眾將商量破困獸山的對策。淨塵道姑說道:“據這幾日觀察,大鵬寨的守將通大林每日清晨要往飛龍寨中一趟,料想是與都阿罕商議軍事。不過半頭晌就會返回本寨。我可以半路截之,先除掉了他。再以別人變化成他的模樣,混入大鵬寨。然後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不僅可得來大鵬寨,而且還能撈著那飛龍寨。”摩羅聽了,點頭稱妙,又看了看靈猿,道:“惟你最合適去做此事,也最堪當此事。”淨塵亦道:“我也是想到了他,量身裁衣予之耳。”於是,將大任交付給了靈猿。靈猿點頭領命。看時候將至,辭出大帳,縱空去了。

單說這靈猿,在大鵬寨與飛龍寨的通道上尋了棵大樹,將身藏好。左顧右盼,好長時間,早已心焦氣躁,總算看到由飛龍寨方向來了幾匹馬,幾個人,蹄踏山路響噠噠。打頭是一將,見他:跳下馬來,身高九尺掛零。生得是麵似淡金,眼如青杏。頭上戴著一頂獸麵盔,體擐全副鎧甲,內襯碧羅袍。胯下是匹四蹄全白的踏雪馬,得勝鉤掛著根狼牙棒。在他身後是親兵。靈猿心說:“此賊將必是那通大林無疑。這是要回大鵬寨去。可惜,到了這塊兒便是到了葬身所了。打死你,休來埋怨。”想到這,掏一塊小石子,照定那將麵門便打。石子出去之後,霎時變成大青石,賽勝牛首。靈猿猜料不差,是將正是通大林,打飛龍寨回,但較前兩天遲了一個多時辰。彼乃一員驍將,本事自不一般,聞惡風襲撲,叫個“不好”,同時瞟到石來。躲已然不及。急抬雙掌迎起,對石一撞。“嘭”,石頭應聲而飛,裂分八瓣。但他也張了一下子,險些墜馬。通大林勒騎大叫:“何方小子,膽敢暗算本將軍?有種的出來。”將狼牙棒取到手上。靈猿叫個“我來也”,身未起,棒先飛出,打著平旋,向通大林掃來。通大林不弱,也學過那麼幾年道術,會一些法兒。將自己的狼牙棒丟起,也在半空中打開了平旋。“叮當”,兩棒相交,火花亂迸。幾撞之後,各回還主。靈猿抓棒,立身通大林的馬前。通大林亦接棒在手,定睛來看刺客麵目,不由吃了一驚,卻是個猴兒。通大林大怒,喝問:“哪冒出的潑猴子,敢為不善?”靈猿道:“休得多問,爺爺專來取你性命。快伸頭,讓我將它打碎。回見元帥繳令,可是大功勞的。”通大林一聽,明白了八九分,指靈猿叫道:“原你是女賊營來的奸細。看本將軍敲碎你腦殼,讓爾活不成。”由馬上騰空而起,狼牙棒打向靈猿頭頂。靈猿道個“來得好”,身子飛起,斜向上方,不但躲開了通大林的這一棒,而且高過了對方大半截身子。靈猿道個“著”,銀棒兒梟砸通大林的後腦勺。通大林大驚,避是不易,無其他折子,急將棒往身後一背,埋頭藏胸吐氣,“當”,銀棒落狼牙棒杆上,震得通大林胸膛之內發熱,近乎吐血。大怒,由腰裏取出個東西來,這是他向國師清風真人求得的,叫打仙珠,珠子飛向靈猿。靈猿不防,給打了一跤,跌倒在地。通大林的衛兵上前用長槍來刺,然而全戳地上了。原是靈猿化條蚯蚓鑽地裏了。通大林收了珠子,罵道:“算這賊猴子撿了條命。我們回寨。”帶人回了大鵬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