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網站充分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和廣泛的興趣。在“vw-fuhrpark.de”網站,購車者可以得到大量購車參考信息。比如特色的殘疾人士服務信息,汽車運動的愛好者比賽的信息。借助於新興的網絡媒體,還可以加強與新老客戶的聯係,並提供與汽車有關的新服務。

此外,還為長途駕駛的司機提供行車路線設計,交通狀況報告以及旅館和飯店指南等信息。“汽車配置器”部分使每個用戶都能隨時方便地對大眾汽車產品的配置進行搭配。另外,大眾汽車的二手車交易也非常受歡迎。可挑選的二手車總數達6萬輛,是德國最大的二手車市場供應商。這些都為那些對大眾汽車品牌和產品感興趣的人提供了一個全球性的信息平台。

平台和媒介都僅僅是橋梁,是搭在大眾與廣大用戶之間的橋梁,積極的與顧客交流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期望,而所有的這些,都始於大眾誕生之前。

2.“甲殼蟲”與“高爾夫”:屬於大眾的汽車

不可思議的“甲殼蟲”

大眾汽車公司的德文VolksWagenwerk,本意就是為大眾使用的汽車,標誌中的VW為全稱中頭一個字母。標誌是由三個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組成,表達了大眾公司及其產品要必勝-必勝-必勝的願望。不過,真正可以代表大眾品牌精神不是桑塔納、捷達,也不是高爾夫、帕薩特,而是“甲殼蟲(Beetle)”。因為從1939年8月投產至今,著名的甲克蟲轎車已經連續生產了2500萬輛,創造了世界汽車史上一個品牌生產量最高的紀錄。所以,大眾甲殼蟲也被譽為是最不可思議的全球品牌。

大約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當時百廢待興的德國,波舍博士應希特勒之邀主持一種經濟型家庭轎車的設計。希特勒一再強調這種車的前臉要圓,並且時速可達到100公裏,又因為德國是個缺油的國家,所以這款車一定還要省油。於是甲殼蟲原型車在1935年2月的柏林車展上亮相。當時大眾甲殼蟲的技術指標是:排量1.5升,每百公裏耗油為7升,市場售價約86英鎊,合當時的德國馬克1000元。

由於當時德國的生產條件落後,再加上德國的老百姓購買力當時較低,甲殼蟲並沒有這麼容易開始自己的童年。第一批“甲殼蟲”問世僅僅生產了630輛就因二次世界大戰而停產。二戰後,大眾公司劃歸西德政府,汽車生產又逐步恢複。由於“甲殼蟲”車價格低廉,這種汽車很快風靡德國和歐洲,1955年“甲殼蟲”出口到100多個國家,1981年“甲殼蟲”停產時,已經累計生產2000萬輛,打破福T型車的世界紀錄。隨著“甲殼蟲”的暢銷,大眾汽車公司也成長為一個強大的世界汽車生產集團,它在西班牙、墨西哥等許多國家都建立起汽車生產廠和銷售公司。

曆史給甲殼蟲提供了機會。二戰結束後,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如饑似渴,但購買力又很有限,甲殼蟲的經濟耐用性正好適應了這種形勢。甲殼蟲為大眾公司帶來巨大的利潤。拿下歐洲市場後,大眾汽車又帶著甲殼蟲遠渡重洋巧妙地打開了已經近乎飽和的美國市場,當時甲殼蟲在美國各媒體刊登的廣告創意,至今都被全球廣告專業人士視為不朽的經典之作。在甲殼蟲的滋養下,大眾汽車公司迅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品牌發展成為世界知名品牌,並一躍為歐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汽車公司。

甲殼蟲的誕生不僅僅改變了一個汽車公司的命運,而且還創造了人類步入工業化社會之後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品牌神話。1998年,新“甲殼蟲”第一次在美國底特律國際車展上露麵時,除了在現代工藝技術和個性化外型設計更加精益求精之外,同時在廣告創意方麵也續寫了當年的神話故事。

新甲殼蟲的廣告走了一條完全與任何汽車品牌都不同的道路,拋棄了傳統的大大的汽車形象的主體,兩則廣告分別用了“女色”和“危險”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體畫麵中,產品和場景之間的關係通過動與靜、虛與實、遠與近的對比視覺處理,使產品的魅力富有了戲劇色彩。擺脫了傳統的以汽車功能或情感訴求的模式,而是將甲殼蟲若隱若現地“藏”在畫麵之中,隻通過一句廣告語告訴觀眾因為有了甲殼蟲人們可以視美女不見、置安危而不顧,這樣新穎的廣告創意為新甲殼蟲品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高爾夫的輝煌

1974年,大眾汽車推出了新的“高爾夫”係列汽車,“高爾夫”的生產,標誌著一個新汽車時代的開始。“高爾夫”成為新一代轎車級別的代表,高爾夫車型成為大眾汽車公司成功史上的又一裏程碑。“高爾夫”汽車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最暢銷的汽車,大眾也逐漸發展成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商。2002年6月25日,隨著一輛銀色的裝備了自動空調和停車車距控製係統的豪華型高爾夫(Golf)V5駛下生產線,高爾夫(Golf)從此在生產量上超過了汽車曆史上的傳奇車型甲殼蟲。高爾夫以耐用性、強勁的動力和完美的技術聞名於世,它的多功能性和個性化的裝備可滿足每一位顧客的要求。高爾夫(Golf)不僅是同級別中的傑作,更是衡量汽車自身價值的準繩,它的成功是汽車工業發展史的裏程碑。

2001年,高爾夫(Golf)在全球範圍內銷售了86.6萬輛,並創造了4萬個就業機會。現在,高爾夫(Golf)分別在沃爾夫斯堡(Wolfsburg)、莫則爾(Mosel)、布魯塞爾(Brussels)、布拉迪斯拉發(Bratislava)、尤丹赫支(Uitenhage)和庫裏蒂巴(Curitiba)生產,日產量達到3600輛。甲殼蟲用了56年取得了今天的輝煌,而高爾夫(Golf)僅用了28年的時間。

大眾汽車講究的就是不斷創新,公司將其產品計劃擴展至大型豪華類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目前,此類車的臨時代碼為“D”,並且計劃在德累斯頓“玻璃工廠”生產,這一級別產品的開發和生產,預示大眾汽車將重新定義其在汽車市場的品牌地位。

3.麵向用戶和未來的技術創新

建造“玻璃工廠”

創新的不僅僅是產品。在德累斯頓這個德國的高技術之都,大眾汽車正在積極建造一個“透明的”工廠。選擇德累斯頓這樣一個文化和高科技中心來建造其新的“玻璃工廠”,表明了大眾汽車公司對新項目的重視。獨特透明的建築,毗鄰德累斯頓的公園區都顯示了大眾汽車力求在這個項目上有所創新。

工廠臨街一麵的玻璃牆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著汽車生產的技術。每一輛汽車都是根據客戶要求的配製生產的。從下訂單一直到生產,客戶可以在因特網上監督這一過程,這些都是大眾的新發明。在“玻璃工廠”,客戶還可以要求到現場觀看汽車生產的關鍵步驟。負責客戶訂單的顧問可以按照顧客的喜好讓他們在提貨期間更多地了解德累斯頓,直到公司將產品交給他們。對“D”級車的配置同樣也可以親身嚐試:在世界上最大的觸摸屏上,“因特網汽車配置器”可以讓顧客親自對“D”級車配製部件,那些模擬裝置也可以提供虛擬駕駛試驗的逼真感覺。

“玻璃工廠”可以被看作是大眾汽車開拓的信息溝通與傳遞的又一新途徑。這是一個融建築、文化和汽車製造為一體的世界,這些最終使我們對大眾汽車的產品和品牌有一個全新的體驗。

不斷提高的排放標準

大眾汽車公司還在為在2005年達到歐洲4號排放標準不懈地努力。與歐洲3號排放標準相比,歐洲4號排放標準規定柴油發動機排放的尾氣中所含微粒的含量必須減少一半,達到標準的尾氣甚至比周圍空氣還要幹淨。目前,在柴油發動機轎車中,隻有裝備了1.2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的3升路波車及裝有1.9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的高爾夫轎車符合這一法規。

“大眾汽車製造”的具有強勁動力和最小燃燒噪音的現代柴油機,消除了人們早期對轎車柴油機的所有偏見。盡管目前還沒有詳實的證據顯示微粒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但大眾認為自己作為在現代柴油發動機領域裏領先者有這個責任,並應該設法采用新的技術進一步減少微粒的排放。這就要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是優化燃燒。使發動機在燃燒階段減少有害物,以達到更嚴格的排放標準。二是優化過濾。在大型、重型車輛裏,通過設計獨特的過濾器對廢氣進行後處理,從而達到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大眾汽車公司開發的微粒過濾器可以連續工作,不像普通的過濾器那樣需要定期清洗,也不會因為微粒在過濾器中的存積而增加油耗。

更人性化的駕駛控製係統

在未來,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沒有刹車的汽車將完全有可能成為現實。電子係統將有助於駕駛者更準確和安全地駕駛汽車。大眾汽車目前正在研究“有線控製係統”。全電路方式將代替目前在製動係統或轉向係統中所用的有線製動和有線轉向。再加上其它的附屬係統,如:電子油門、電子機械變速杆、電子機械刹車和主動式懸掛器。

在“有線駕駛”係統中,司機對汽車的控製不是通過直接的機械傳動傳遞到轉向器和製動係統,而是通過傳感器測試將對車的控製由計算機轉換為電子數據,再將這些數據變成信號傳遞到車輪和刹車上。所有這些都在瞬間發生,司機通過汽車的製動係統和轉向係統,可以做出非常準確的反應。大眾汽車的專家們正在努力確保這些係統的絕對可靠性,特別是當係統出現故障時能夠與汽車的各項部件良好地配合,以保證行駛和製動的安全。

三、大眾在中國的營銷策略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就開始對外擴張。其中巴西是大眾公司在海外的一個重要基地,1951年大眾汽車公司在巴西建立了裝配車間。目前,設在巴西聖保羅的工廠是大眾汽車公司在國外的最大的工廠,該工廠也是拉美最大的汽車生產企業。1978年,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在巴西的子公司的汽車產量達51.9萬輛,其型號有“甲殼蟲”型、“帕塞特”型和“巴西”型等。目前,大眾汽車公司控製著巴西客車市場的一半以上。

除此之外,大眾汽車股份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典、瑞士、南斯拉夫、南非、尼日利亞、日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也設有子公司或裝配車間。60年代初期以來,大眾汽車股份公司的銷售額中,國外銷售額一般占2/3左右,有些年份甚至達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