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人問門捷列夫:

“既然您年歲已高,又多次受到政府官員們的冷落和迫害,為什麼還如此不知疲倦地工作呢?”

“我不是為他們工作的。我是為祖國,為了自己。工作可以使我獲得安寧,幫助我解脫煩惱。當我停止工作的那天,就是我生命結束的時候。”門捷列夫回答說。

1907年2月2日淩晨,門捷列夫因心髒麻痹而停止了呼吸。

在追悼門捷列夫的大會上,他的同事、朋友和學生,反複吟誦著他的格言:

“什麼是天才?終身努力,便成天才!”

出殯那天,自發前來送葬的隊伍達幾萬人之多。走在靈柩(jiù)最前頭的十幾名青年學生抬著一塊大木牌。木牌上麵寫的是各種化學元素符號的元素周期表。

人們以這種特殊方式,來表達對這位偉大化學家的無限崇敬和懷念。

居裏夫人

居裏夫人,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1867~1934),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生於波蘭華沙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891年去法國巴黎大學求學。1895年與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比埃爾·居裏結婚。他們夫婦倆共同研究化合物的放射現象,先後發現釙(pō)和鐳(léi)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居裏夫婦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丈夫不幸遭車禍去世,她繼續從事放射現象研究,1911年,她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居裏夫人生平最突出的成就是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並發現了它的衰變規律,從而推翻了傳統的“元素不變”學說。鐳對癌腫等病症的治療,開啟了現代放射治療的先河。

居裏夫人是一位愛國者。當她幼年時,波蘭還處於沙俄的占領之下,她畢生都關心和支持波蘭的解放事業,並為波蘭的科學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不平常的青少年時代

1867年11月7日夜裏,一個眼睛明亮的女孩降生在波蘭的首都華沙,父母給她起名瑪麗,家裏人都親切地稱她瑪妮雅。

瑪麗的父親是一所中學的數學和物理老師,還兼(jiān)著當地副督學的職務;母親則是一所女子學校的校長。在瑪麗出生之前,這個家庭已經有了三個女孩和一個男孩。

瑪麗長得瘦瘦的,但身體卻相當結實,很少生病。她從小就有著非凡的記憶力,讓大家感到驚奇。

在瑪麗4歲那年的夏天,他們一家人到鄉間去避(bì)暑。那時三姐布羅妮雅已經7歲,過了年就要上小學了,所以父母教她念有字母的卡片。可是布羅妮雅不喜歡一本正經地去念,她便叫瑪妮雅做學生,自己權充做老師,把自己該念的叫瑪妮雅念,而她自己卻裝模作樣地去矯正發音。

4歲的瑪妮雅居然隻學過一次就全不會忘記。

有時候錯了,那也是布羅妮雅教錯的。

快樂的暑假快要結束了,在回華沙之前,布羅妮雅接受了一次考試。

布羅妮雅吞吞吐吐地捧著書在念,在旁邊看到這情景的瑪妮雅突然不耐煩地搶過姐姐手中的書,順暢地朗讀起來。

起初大家都很沉默,瑪妮雅便得意地念下去。

後來,她突然感到氣氛有點異樣。因為大家過分沉默,使她懷疑是不是鬧了笑話?或是闖了禍?

父親母親都在張口結舌地看著自己。

瑪妮雅以為自己一定要挨罵了,於是扔下書放聲大哭起來。

“對不起,布羅妮雅……我不是故意的……實在是太容易念了……”

媽媽趕快抱起她說:“別哭,瑪妮雅,你真太聰明了。你什麼時候念得這麼好呢?我和你爸爸都很吃驚呢。”

這事發生以後,瑪妮雅變得更好學了。

可是,父母卻盡量不讓她多讀書。身為教師的雙親,根據多年的經驗,知道太早熟的兒童有時反而會有不良的後果。

從此以後,媽媽就特別注意瑪麗,不讓瑪麗老呆在家裏。因為她看瑪麗不大和別的小孩玩,總喜歡一個人呆在家中的書房裏。在書房裏,她那專心而快樂的樣子,就像別的小孩看到最心愛的糖果或者玩具一樣。

媽媽害怕瑪麗太聰明了會影響她的身體。

瑪麗總是被迫到院子裏去玩。後來她學會偷偷地鑽進爸爸書房裏去,設法不讓媽媽看見。爸爸的書房裏,有一個大玻璃櫥,裏麵有許多神秘而奇妙的東西令小小的瑪麗著迷。那是一些長長短複的玻璃管和奇怪的器械。爸爸在中學裏教數學和物理,那裏麵,都是爸爸實驗用的器材,比如刻著細細的刻度的小秤、礦物、玻璃管,還有檢查電器用的金箔(b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