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修道生活的繼續(1 / 2)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語自《楚辭·漁父》

洞庭湖畔、汨羅江上,一襲白袍、長發束環、幽幽草香,若謫仙般的中年男子,如歌如泣、回首顧盼、望穿故裏,終留下一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至此消失人間。

未合蒼鬆老,俱憐他,銅駝飲泣,詩絕徒勞。欲握筆,愁腸滿腹,鋒芒哪堪禁磨折,國破家亡淚淋漓。繁華盡,何須憑吊,嫣紅姹紫隨春去,從此江山寂寞歸。隨筆數語,遙祭先生,莫題名,似哭還同笑。

——《隨筆記》

山中無歲月,隔絕塵間事,每日的砍柴生活,雖說是有些辛苦與枯燥乏味,但耿浩的內心裏卻越來越踏實了。如今的他不僅砍柴手法漸漸變得老練起來了,就連爬山也顯得沒以前那麼費勁了。

唯一令人不解的是盡管每日爬山砍柴、打坐參禪,外加吃的又是饅頭素麵、蔬菜瓜果不見葷腥,可耿浩的體重卻不見有任何下降。老道士幾次替他摸骨把脈終是不得其果,最後也隻能無奈放棄隨他去了。

日子久了,耿浩這才知道,其實挑水也不容易。每日看見師弟清風那瘦弱的身影,肩挑兩大桶山泉水來回數次,卻步履穩健依舊行走如常時,他開始明白自己以前想得還是太過於簡單了。

至於做飯的事,師兄弟倆喜歡猜拳而定,輸者負責一天的膳食,但可以多吃一個煎雞蛋。偶爾夢天機嘴饞了,也會搶過炒菜勺,自覺包了一天的齋堂工作。還真別說,老道士的廚藝很不錯,簡簡單單的素食,愣是做到了色香味俱全。

老道士夢天機說過,無論砍柴、挑水或是做飯,一為強身,二為修心,三為堅性,三者缺一不可,修行之人首要就是鍛煉自身精、氣、神,三者相互滋生、陰陽調和,生命源於精,維持運作是靠氣,而生命的體現在於神,精充氣則足,氣足則神旺,隻有養好了精氣神,才能在修行之路愈行愈遠。

無論出世也好,入世也罷,都離不開感悟二字,而這種感悟需在生活中去體味,不有那要一段話嗎?入道前砍柴挑水做飯,入道後砍柴挑水做飯,看似一樣,其實心境已然不同了。

這日,耿浩砍柴回來收拾好一切,正自準備回到後山洞中休息,便見師父夢天機正背著手,就在門口來回踱步,嘴裏還一邊念念有詞,大抵像是卦文一類的生僻字句,總之耿浩一句也聽不懂。

耿浩不由一愣,自從拜師之後,除了與清風常有接觸外,與師父見麵其實並不多,也不需要像傳聞中的大門大派那樣,隔三差五就要去叩拜給師父請安,而老道夢天機一般都是待在禪房,有時一待就是好幾日,也不見出來進食,可那臉上依然是紅光滿麵的。

來山上日子久了,漸漸發現這師弟清風也是個閑不住的主,而且還很具有作捧哏的天分,胖子和他一搭一檔時常相互調侃說笑,兩人間的師兄弟感情還真是突飛猛進了不少。

耿浩有次吃飯時見老道又不在,便悄悄問了小道士:“清風啊!師父他老人家是不是已經達到了傳說中那種叫辟穀的境界,你看他都連著好些日子沒和我們一起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