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也稱之為烏丸古丸烏延,同鮮卑一樣同屬於原東胡的部落之一。
公元前206(漢高祖元年)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擊潰後,各部落分崩離析,烏桓這一支南遷到烏桓山附近遊牧,並以烏桓山(烏丸山)為其部族的神山。
公元前119(漢武帝元狩四年)年,漢軍大破匈奴,將其逐出漠南,烏桓遂臣服於漢朝,並南遷到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的塞外。漢朝初設護烏桓校尉,監管烏桓各部。
公元49(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年,烏桓又一次南遷,從五郡塞外遷移到塞內的遼東漁陽上穀朔方等十郡。
兩漢時期,烏桓各部落受漢護烏桓校尉的監管,各部落各自為政,並沒有形成統一的聯盟。
此時的烏桓人,從原來單純的遊牧習性,逐漸學會了種植莊稼建築城池等,他們有了一定的定居習性。
東漢末年,皇權旁落,隨著中原各諸侯的崛起混戰,烏桓各部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其中的一些部落開始走上聯合,他們甚至開始頻繁的寇掠北方州郡屠戮華夏百姓。
其中,遼西郡烏桓大人(首領)丘力居這一部最是強盛;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仆延自封為峭王;右北平烏桓大人烏延自封為汗魯王。
蘇仆延烏延尊丘力居為烏桓王,總領遼西右北平遼東屬國境內的烏桓部落,稱之為烏桓三部。
漁陽上穀代郡朔方等地…實力較弱的烏桓部落大人,雖是明麵上尊丘力居為烏桓王,實則依舊是各自為政。
194年年初,為林抗涼州軍東進兵鋒,袁紹曾想聯合烏桓各部,卻遭到了烏桓王丘力居的拒絕。
丘力居雖是拒絕了聯合,但在袁紹的重金酬勞之下,他還是派出了數千烏桓騎兵助戰。
公孫瓚滅亡之前,想要仿效袁紹以重金求得烏桓饒襄助,丘力居這次倒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當涼州軍覆滅公孫瓚後占領幽州大部郡縣之時,丘力居以他敏銳的戰略眼光…做出了撤出塞外的準備。
值此之時,李嚴率無克軍團鎮守漁陽廣陽涿郡一線;涼州軍並沒有進兵遼西右北平遼東屬國一線的想法。
丘力居本想上表臣服於涼州軍,可一想到十多年前…鮮卑慘遭李牧血腥突殺的事實,他不得不北撤塞外,他不想讓烏桓滅族。
在丘力居的大力宣揚之下,在蹋頓的從旁協助之下,蘇仆延烏延兩部率先同意了“北撤塞外”的建議。
漁陽上穀朔方等地的烏桓部落,早在涼州軍北上之前,便倉皇失措的逃到了塞外。他們寧可受鮮卑饒壓迫,也不想滅族在涼州軍之手。
烏桓人素有貴少賤老的傳統,故而,丘力居將烏桓三部的青壯年輕婦女孩童,還有錢糧等物資北遷塞外,隻留下全部老弱和少部分烏桓騎兵駐守於遼西三郡。
時隔四百年後,烏桓人再次遷移到他們的神山烏桓山附近遊牧,他們不得不放棄早已有些習慣的定居習性。
當公孫度的使者來到遼西郡郡治陽樂城時,丘力居蘇仆延烏延早在兩個月前便撤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