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七,以張合的無克軍團為前部,八萬涼州軍步騎,兵出幽州漁陽郡。
九月十八這天,飛豹軍團經大遼水、西遼水一線,兵臨饒樂水北岸;無克軍團經白檀,兵出盧龍塞,過平岡,兵臨烏侯秦水(今天的老哈水)一線。
為策應黃忠、張合所部的側翼,張遼、馬超所部十萬兵馬,兵出冀州北境,集結於幽州代郡、上穀郡北麵的長城一線。
軻比能得知張遼、馬超所部北上的軍情,當即是向北撤退兩百裏地;如此以來,黃忠、張合所部便不會受到軻比能所部的騷擾。
九月十九,李牧、龐統、典韋一行人,帥兵來到饒樂水北岸,同飛豹軍團合兵一處。
在這期間,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對於涼州軍的兩路兵馬,烏桓三部、素利、槐頭所部,都沒有派出兵馬來攔阻一下。
饒樂水北岸,涼州軍大營!
中軍大帳內,除了龐統、徐晃、典韋、傅僉等文武,黃忠、張合也趕來參加軍議。
“據我軍探馬還有風影所傳來的情報,烏桓所部兵馬有十萬之眾,素利、槐頭的鮮卑兵馬有八萬之眾。
其中,烏桓人的大部兵馬,屯兵於烏桓山上、烏桓山南北兩側的山下;鮮卑部兵馬則是屯兵於烏桓山以北五十裏的烏裏水北岸。”
環視帳內眾文武,李牧笑著詢問道:“諸位心中……可有破敵良策?”
“主公,烏桓山易守難攻,急切之間,恐是難以將其攻破。”
心中早有思慮的張合,率先進言道:“以合所見,我軍可先行攻取烏桓山南、北麓山下的城寨,先滅其一部兵馬,再相機圍攻烏桓山。”
涼州軍眾將領點了點頭。
“誠如儁乂所言,我軍若能攻下烏桓山下的敵軍城寨,自然是能大量殺傷敵軍的可戰之力、重創敵軍。
隻是……依照我軍出兵以來烏桓人、鮮卑人的舉動,敵軍恐是不會死守山下的城寨。
若是所料不差,我軍若是出兵攻打敵軍城寨,敵軍定然會棄城而走,退守烏桓山。”
早已是成竹在胸的龐統,不疾不徐著娓娓道來,“據統所知,鮮卑人的戰力不及烏桓人,素利、槐頭所部看似有八萬兵馬,實則是烏合之眾罷了。
以統之見,我軍當先行剿滅鮮卑所部,再尋機殲滅烏桓賊寇。烏桓人若是敢派兵救援,必然被我軍所破。”
涼州軍眾將領思慮一番,俱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士元的破敵之策,就是所謂的‘敵不與戰,攻其所必救也’。
“士元所言,正合我意!
烏桓人依仗著烏桓山據險防守,我軍若不能在短時間內攻下烏桓山,鮮卑人必然會從北麵夾擊我軍。
鮮卑大營則是易攻難守,不管烏桓人是否派出援兵,我軍都能將鮮卑人悉數殲滅。”
李牧環視著眾文武,沉聲道:“明日,我軍先破烏桓山下城寨,將烏桓人趕上山去,再乘勢奔襲鮮卑大營。”
“我等,謹遵主公軍令,定不負主公重托!”涼州軍眾文武齊聲回道。
隨後,眾人就此番出兵滅敵的細節,再是詳細的商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