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日軍向馬麵關、橋頭陣地進行反攻,突破了第198師的陣地。第54軍得知這一信息,立即命令第36師主力向橋頭的日軍發起攻擊,把日軍擊退。不久,另一支增援部隊第11集團軍第2軍預備第2師也奉命趕到,使中國遠征軍的力量大增。

6月14日,中國遠征軍第198師、第36師、預備第2師密切配合,終於攻克了北齋公房這個日軍據點。

在高黎貢山,中國遠征軍經過一個多月的苦戰,至6月21日,北路第54軍殲滅日軍第56師團第148旅團1部,攻克茶房、馬麵關、北齋公房後,進占瓦甸。南路第53軍擊潰日軍第48旅團一部,攻克大塘子、南齋公房、江直街後,直接威脅滇西戰略要地滕衝。

至此,中國遠征軍2個集團軍16萬人,在衛立煌的指揮下,全部成功地渡過怒江天塹,在怒江西岸日軍林立的據點中奪占了眾多陣地,站穩了腳跟,挫敵鋒芒,取得了滇西反攻作戰的第一步勝利,完成了初期反攻任務,戰績震驚中外。

盟軍高度評價中國遠征軍的渡江作戰,他們認為,“中國軍隊強渡怒江出擊,是東南亞過去1周內盟軍作戰的重要新聞”。美國《時代》雜誌對遠征軍的抗戰事跡進行專題評論,封麵上刊登了衛立煌攜軍騎馬的照片,醒目的標題是“常勝將軍衛立煌”。

鬆山雄峙於怒江西岸,惠通橋以西的叢山中,滕衝與龍陵兩大據點之間,東距惠通橋20多公裏,西到龍陵50多公裏,南為陰登山,北為黃土坡,中間為鬆山主峰,是日軍在滇西的四大據點之一。鬆山周圍山勢綿亙,地形險峻,滇緬公路蜿蜒盤繞峽穀之中,被盟軍喻為“東方的直布羅陀”。鬆山據點自身堅固,與龍陵、滕衝互為犄角。

日軍第56師團第113旅團3000多人駐守鬆山,這些日本鬼子侵占鬆山2年多來,遍山修築工事,設置明碉暗堡,堡壘分設3層,上層用作觀察與射擊,中層用作寢室或射擊,下層用作掩體和存放彈藥的倉庫。日軍還配置了水電設施,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滇緬會戰中最難攻破的一個日軍據點。鬆山不克,遠征軍無法奪取龍陵,滇緬公路就無法暢通。

衛立煌看到,鬆山這個據點分隔了遠征軍左右2個集團軍之間的聯係,隻有奪取鬆山,才能掃除遠征軍繼續西進的障礙。因此,衛立煌對鬆山攻堅戰特別關心。

第20集團軍第8軍渡過怒江後,接替了新編第28師的作戰任務。7月下旬,第8軍在軍長何紹周的指揮下,連續五次向鬆山發起攻擊,攻克了鬆山的外圍工事,但是,當部隊攻至鬆山的核心工事附近時,受到日軍的堅決阻擊,遠征軍久攻不下。

遠征軍滇西反攻,第1塊“骨頭”就沒有啃下來,蔣介石極為不滿。蔣介石看到,滇西的日軍據點不拔除,滇緬公路就難以暢通,中國軍隊的補給就更困難了。為此,蔣介石不顧滇西戰場的情況,嚴厲命令第8軍必須於9月上旬收複鬆山,一旦貽誤戰機,第8軍軍長、師長、團長都將受到軍法處置。

衛立煌司令長官為奪取鬆山據點費盡心機,他親自到第8軍的指揮所,指揮將士們逼近日軍,采用坑道作業和連續炮擊相結合的戰術,攻克了鬆山。

在圍攻鬆山的重要時刻,第8軍軍長何紹周從馬上跌下來,被迫送到昆明治療。副軍長李彌接替軍長何紹周指揮。李彌是雲南滕衝人,1925年秋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畢業後先後擔任軍官教育團排長、第22軍第2團營長、第59師第350團團長、第5師副師長等職務,率部參加第1次長沙會戰和昆侖關會戰。1940年5月升任第8軍榮譽第1師師長。李彌同日軍作戰多年,對滇西的地形熟悉。

軍令是嚴厲的,軍令也能催人發奮。李彌總結兩個多月來未能攻克鬆山的經驗教訓,提出先集中炮火近距離猛烈轟擊日軍的堅固工事,再請美國空軍低空投彈相結合的辦法,摧毀日軍在鬆山山頂的堅固堡壘。

為了攻克鬆山這個日軍的堅固堡壘,工兵營官兵有勇有謀,在陣陣炮聲的掩護下,連續數天不停地在堅硬的山中進行挖壕作業,在鬆山頂峰日軍的工事下挖出了兩條地道,地道的盡頭挖成一個大炸藥室,把10噸梯恩梯炸藥放到日軍的據點下麵。為了不被日軍發覺,這個藥室垂直向上距日軍陣地約30米。

9月8日,離蔣介石規定的期間隻有2天了。

突然,鬆山上響起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10噸烈性炸藥成功地爆炸了,鬆山的山頂被炸翻了。駐守鬆山的日軍第56師團第113旅團的官兵在不知不覺中,全部被殲滅了。打掃戰場時,遠征軍官兵發現,據點裏僅剩數十名日軍重傷員和20多名軍妓。

第8軍主力圍攻鬆山,血戰64天,終於用古老而有效的辦法,攻克了鬆山這座堅固的日軍據點,從而使滇西反攻這盤棋更加活躍了。日軍的廣播電台哀歎:鬆山守軍全部“玉碎”。中央社的電訊說:“今日上午4時,我軍將鬆山敵陣最後數處堅固工事摧毀,頑強抵抗之敵軍,至此全部與陣地同歸於盡。”

這是中國遠征軍在滇西反攻中攻克的第1個日軍的重要據點。在這場艱苦的持久反攻戰中,遠征軍為攻克日軍據點遭受重大傷亡,第8軍傷亡達6000多人,其中第1師第3團傷亡就有3000多人,部隊整編時,這個團僅存1連人。

戰後,雲南省政府在滇西的保山、昆明的圓通山上,建立了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以示昭念。

第8軍軍長何紹周傷好後,調任昆明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在決定軍長人選時,何應欽曾經建議由中央軍校的一名軍官擔任軍長。軍政部長陳誠竭力向蔣介石推薦,李彌在鬆山戰鬥中戰功卓著,應該升任軍長。駐第8軍的美國顧問組組長也竭力推薦李彌,蔣介石終於任命李彌為第8軍軍長。

滕衝,舊稱滕越,位於滇西大盈江東岸,是三國時期被諸葛亮七擒七縱那位孟獲酋長的都城,也是古時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集鎮。滕衝東接保山和下關,西麵過大盈江後,進入緬甸的八莫和密支那,南麵為大盈江的一條支流。滕衝四麵都是山嶺,城東是飛鳳山,城南是來鳳山,城西是寶鳳山,城北是高梁山,這些山嶺虎視全區,地勢險要,控製了滕衝城區穀地及滇緬公路。滕衝是滇緬公路上的一個要衝。

滕衝的城垣,下麵是巨石,上麵為巨磚砌成,抗力大。日軍侵占滕衝後,不僅把城區工事修得極為堅固,滕衝外圍各據點也修築了半永久性工事。在高黎貢山日軍的四大據點中,滕衝的防禦工事最為險要堅固。防守滕衝的日軍主要是擅長叢林作戰的第56師團第148旅團主力以及第18師團第114旅團一部,這些日軍彈藥儲備充足,防守工事堅固。

6月下旬,衛立煌得知,遠征軍向龍陵發起攻擊後,日軍就調滕衝的部分兵力前往增援龍陵,衛立煌認為,這是攻擊滕衝的有利時機,即電令第20集團軍兵分3路,向滕衝發起攻擊。衛立煌提出,攻擊部隊應以部分兵力從左翼迂回,奇襲滕衝,這樣,可以避開日軍構築的堅固工事,減少部隊傷亡,加快進攻速度。

6月25日,第20集團軍所屬第54軍從龍川江西岸向滕衝推進,第53軍從清水河南岸向滕衝推進。

6月26日,第36師的先頭部隊越過老祖墳,迅速向南推進。預備第2師到達那寨、寶華寺一線。

6月29日,第20集團軍各部隊先後迫近滕衝外圍的日軍據點,立即進行攻擊前的準備工作。

7月2日,第20集團軍以左翼為重點攻擊方向,向滕衝的日軍外圍據點發起攻擊。盟軍的飛機猛烈轟炸滕衝四周的日軍工事,遠征軍炮兵頻繁進行炮擊。經過20多天的激戰,第20集團軍各部先後攻克了寶鳳山、飛鳳山,但是,來鳳山的日軍依托堅固工事,頑強死守。遠征軍使用火焰噴射器噴射日軍據點,把據點內的大部分日軍燒死,終於占領了來鳳山,奪取了滕衝外圍的全部據點。火焰噴射器是當時的先進武器,在崇山峻嶺作戰,對堅固工事和洞穴內的敵軍作戰效果很好。日軍遭到打擊後,被迫退入滕衝城內,固守待援。

8月2日,第36師攻城戰鬥開始了。

美國空軍的1架架轟炸機從山林中飛過,炸彈接二連三地落在日軍的據點裏,在滕衝的城牆上先後炸開了13處缺口,日軍第148旅團的旅團長藏重康美大佐也被炸死了。

炮兵開始發威了,炮彈雨點般地傾瀉下來,滕衝城內,到處是爆炸聲,山川震眩,聲動江河。日軍的工事在炮彈的爆炸聲中倒塌了,日軍官兵成了異國之鬼。

在一陣陣響亮的號聲中,攻擊部隊向日軍發起了衝擊。經過兩天激戰,遠征軍將土奪占了日軍的7個堡壘。日軍遭到重大損失,仍然頑強固守。接連10多天,第2集團軍一麵抓緊進行攻城準備,一麵要求美國空軍不停地對滕衝進行轟炸。

這是一場真正的惡戰,遠征軍將士每天都傷亡四五百人,戰場慘不忍睹。

8月15日,第20集團軍各部隊向滕衝發起總攻。經過6天的激戰,滕衝堅固的城垣終於被遠征軍將士突破了。第36師、第198師、第116師的官兵先後突入城內。但是,日軍憑借滕衝城區的核心工事,繼續抵抗。遠征軍將士每奪占一條街巷,都要付出代價。

滕衝城內的戰鬥持續了近1個月,這是異常艱苦的城市攻堅戰。

蔣介石始終關注滕衝攻堅戰。蔣介石電令攻城部隊:“滕衝必須在9月18日國恥紀念日之前奪回。”

9月14日,第20集團軍的官兵再次發起猛攻。駐守滕衝的日軍太田大佐感到末日要來臨了,向軍司令官和師團長發出了臨死前的哀鳴訣別電,命令士兵燒毀日軍軍旗和密碼本,砸毀了無線電報機,作垂死抗爭。遠征軍將士攻城不止,終於攻克滕衝,全殲第148旅團殘部。日軍代理旅團長和部分官兵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在絕望中先後自殺了。日本人所著《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述侵占滕衝的日軍覆滅時,說:“……隻有一隻眼,一隻手和一條腿的官兵,那種悲壯的情景宛如阿修羅場,足以泣鬼神”。

滕衝攻堅戰,中國遠征軍經過2個多月的苦戰,終於拔除了滇西這個日軍堅固據點。

滕衝攻堅戰,是滇西反攻戰役中帶有決定意義的一次戰鬥.對於徹底殲滅滇西境內的日軍,打通滇緬公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央社報道:“滇西重鎮之滕衝,14日上午10時,已為我軍完全收複。在此次攻城戰鬥中,敵軍第56師團之148旅團長重鬆大佐於滕衝為我擊斃,寇軍3000餘人全部就殲”。

9月23日,第76師收複滇西日軍的另一重要據點平冥,入侵滇西的殘餘日軍向龍陵收縮,固守龍陵。

龍陵位於中緬邊境城鎮畹町的東北,滕衝的東麵,是滇緬公路上的一個要點,也是日軍滇西防禦體係中的四大據點之一。滇西日軍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龍陵。

第11集團軍根據衛立煌的命令,確定第71軍為右翼攻擊軍,第2軍為左翼攻擊軍,各部隊在5月30日前完成攻擊準備。其作戰方針是:“集團軍為攻略龍陵、芒市,決以主力由惠仁橋、迄七道河間地區各渡口,渡過怒江,重點置於右翼,向龍陵、芒市包圍攻擊”。

駐守龍陵的日軍是第56師團主力。日軍侵占龍陵2年多來,在龍陵周圍的鬆山、陰登山、大地口、滾龍坡等地修築了多處據點,每個據點都用大圓木、鋼板等構築工事,形成據點群,據點中儲備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藥,做好了長時間獨立作戰的準備。這些據點群中,以滇緬公路上的鬆山和鎮芒公路上的平易最為堅固。日軍把第113旅團的主力部署在鬆山、龍陵之間地域,把第146旅團部署在平芒市之間地域。從兵力和工事上看,日軍都做好了長期堅守龍陵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