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耀星

耀星是指幾秒到幾十秒內亮度突然增亮,經過十幾分鍾或幾十分鍾後慢慢複原的一類特殊的變星。它們的亮度在平時基本上不變,亮度增大時有的可增加到百倍以上。但這樣的亮度隻能維持十幾到幾十分鍾,看起來好像是一次閃耀,所以取名耀星。耀星的光變速度甚至超過了超新星。

1924年發現船底座DH星有這樣的現象。1924年發現鯨魚座UV星亮度在三分鍾內增強11倍。觀測最多的是太陽附近的耀星。半人馬座比鄰星就是一顆耀星。星團星協中也發現了耀星,昴星團最多,460多顆;獵戶座大星雲區次之,300多顆。絕大多數的耀星是極小又冷的紅矮星,光度很低,耀亮的時間又短,因此,隻有離太陽較近的耀星才能被我們認出來。不過,耀星的實際數目很多。如果用一架大型望遠鏡觀測,平均每90分鍾就可見到一次耀亮,據估計,銀河係的恒星中,約80%~90%可歸入耀亮的範疇。耀星表麵存在局部活動區,耀亮就發生在這些區域,並且在同一區域可發生多次,這一點與太陽耀斑活動相似,但耀亮時輻射能量要比太陽耀斑的能量大100~1000倍。

宇宙塵埃

宇宙塵埃指的是飄浮於宇宙間的岩石顆粒與金屬顆粒。在廣袤而空曠的宇宙之間,除去各種各樣的恒星、大行星、彗星、小行星等等天體之外,並不是一片完全的真空。事實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宇宙塵埃,這些塵埃看似不起眼,卻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從物質上進行分析,宇宙塵埃其實和組成地球的成分沒有什麼區別。但出於種種原因,這些塵埃並未能夠聚合成一顆星體,而是呈微粒狀懸浮於宇宙空間之中。在適當的引力作用下,這些塵埃很有可能較為密集的聚集在一起,呈雲霧狀,在天文望遠鏡的鏡頭中,往往顯得絢爛多彩,因此人們將之形象地稱之為“星雲”。

宇宙噴燈

宇宙噴燈又稱宇宙噴流。噴流是宇宙中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大的噴流如星係噴流,是一種狹長的電離氣體(等離子體)束流,從包含有10億個太陽質量的星係中噴出,速度可高達20萬公裏/秒,延伸長度可達百萬光年,相當於太陽到地球距離的100億倍;由它帶出而聚集在一個射電瓣中的能量相當於1000萬顆恒星質量全部轉化得到的能量,實在是用諸如“宏偉”、“壯觀”等漢語詞彙也難以表達其規模和氣魄的萬分之一!小的噴流如銀河係內氣體、塵埃之中的分子氣體雙極流,它發自質量與太陽同量級的新生原恒星和年輕星,速度為每秒幾十公裏到數百公裏,長度與太陽到地球間的距離相當。至於噴流的形態,簡直是精彩紛呈:直的、彎的、單側的、雙極的、對稱的、反對稱的,更有大噴流的始端又套著一個小許多的“袖珍”噴流的,令人“歎為觀止”。關於噴流產生的原因,目前有多假說。

運距離目擊

遠距離目擊與幽浮發生兩百碼以外的接觸或目擊。可再分為夜間光體、日間圓盤、以及雷達目視等叁種情況。

怨恨計劃

這個計劃在1948年12月承接了信號計劃的工作。主要目的是收集與幽浮和外星船事件相關的,科學上的、科技上的、醫學的、以及情報方麵的資訊;並與外星生物做進一步的接觸。這個計劃收集到的資訊共彙編成16巨冊,這些資訊也曾提供給美國太空計劃作為參考。

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是指物體達到112千米/秒(第一宇宙速度)的運動速度時能擺脫地球引力束縛的一種速度。在擺脫地球束縛的過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並不是直線飛離地球,而是按拋物線飛行。脫離地球引力後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繞太陽運行。若要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出太陽係,物體的運動速度必須達到167千米/秒。那時將按雙曲線軌跡飛離地球,而相對太陽來說它將沿拋物線飛離太陽。

宇宙之弓

宗廟是一張錢卓拉X射線觀測站,是離我們800光年遠的船帆座脈衝星(一種旋轉並發射脈衝輻射的中子星)。船帆座超新星遺骸中心的中子星,質量比太陽大,而密度卻和原子核內的物質密度相同,它的直徑不到20公裏,每秒約自轉10次,同時也在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餘雲氣中高速移動。它的電場和磁場,能夠把粒子加速到很接近光速,從而產生了這張錢卓拉影像中的弧形X射線輻射。這副宇宙級的大弓箭延伸了將近02光年的範圍,中央的箭狀的噴流起源自中子星的磁極。弓狀的亮弧,就是會發出紫外輻射的高能粒子環的一部分。從周圍雲氣向後掠的程度來推斷,這顆中子星正朝著照片的右上方移動,正好和X射線噴流的方向完全相同。船帆座脈衝星和它附近的超新星遺骸,是一萬年前一顆大質量恒星爆炸的產物。船帆座脈衝星所產生的X射線環和噴流,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另一個著名的超新星遺骸-蟹狀星雲。

宇宙線大氣效應

宇宙線進入地球大氣層後,由於與大氣的相互作用,宇宙線的強度隨高度發生變化。在50公裏以上,宇宙線強度幾乎保持不變,這表明50公裏以上的大氣對宇宙線強度影響不大。這部分粒子包括初級宇宙線和它與大氣相互作用反射出來的“反照粒子”。在50公裏以下,地球大氣對宇宙線的影響增強,產生出大量次級粒子。隨著大氣密度的增加,次級粒子越來越多,宇宙線強度很快增大,至19公裏附近形成極大值。隨後,由於大氣對粒子的吸收,強度又隨大氣密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少。

影響地麵宇宙線強度的主要因素是大氣壓力和大氣溫度。當大氣壓力和大氣溫度變動時,大氣密度和等壓麵的高度也相應變動,因而次級粒子產生層的高度和粒子的吸收情況也跟著變化,影響到達地麵的粒子強度。要從地麵宇宙線強度記錄求出初級宇宙線強度的變化,必須對大氣因素進行改正。

此外,宇宙線在大氣中產生的電離,會影響低電離層的電子密度及大氣電導率,從而影響大氣電場和電流,甚至也可能對天氣過程產生影響。

鷹狀星雲

鷹狀星雲,也是一個十分著名的深空天體,由於它的形狀好像一隻展翅翱翔的雄鷹而得此名。蟹狀星雲和鷹狀星雲這兩個天體的名字聽起來很相似,都叫星雲,還都是動物狀的,很容易讓人以為它們是同一類天體。然而事實上,鷹狀星雲與蟹狀星雲卻是兩種性質並不一樣的星雲。

鷹狀星雲在梅西耶星表中排名16,因此簡稱為M16。鷹狀星雲位於巨蛇座。每年夏季都是觀察巨蛇座的有利時機。但如何才能從豐富多彩的夏夜星空中找到展翅翱翔的雄鷹呢?朝銀河方向看去,那兒有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幾個星座:天鷹座、天琴座、天蠍座等。銀河的東岸有包括牛郎星的天鷹座,西岸是含有織女星的天琴座。順著銀河再往西南方向看,可以找到樣子像蠍子一樣的天蠍座。天琴座的南邊是武仙座,而巨蛇座就位於武仙座和天蠍座之間那片沒有典型亮星的區域內。

巨蛇座又分為巨蛇頭和巨蛇尾兩部分,巨蛇尾靠近銀河,巨蛇頭遠離銀河,中間隔著蛇夫座。雄鷹就翱翔在巨蛇尾的東南部邊緣。鷹狀星雲距離我們大約6000光年,它的視麵積與滿月差不多大小。視星等65等,使用小型天文望遠鏡就能欣賞到它那極具魅力的美妙景象。

宇宙噴流

宇宙噴流是一個大質量橢圓星係中心的黑洞所產生的噴流,自NGC5532發射出的噴流長達將近百萬光年遠。中央的黑洞如何噴發出吸入物質原因仍不清楚,然而,在清空星係後,噴流將膨脹成巨大的無線電波泡泡,發出長達百萬年的光芒﹔若一個經過的波前激發了它,這個無線電波泡泡在十億年後甚至可以再度點亮。上圖影像中,可見光以藍色描繪出來,紅色代表的則是無線電波段。無線電波圖像的取得,來自於由無線電望遠鏡組成的特大天線數組(VLA)。

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是指物體達到112千米/秒的運動速度時能擺脫地球引力束縛的一種速度。在擺脫地球束縛的過程中,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它並不是直線飛離地球,而是按拋物線飛行。脫離地球引力後在太陽引力作用下繞太陽運行。若要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出太陽係,物體的運動速度必須達到167千米/秒。那時將按雙曲線軌跡飛離地球,而相對太陽來說它將沿拋物線飛離太陽。

宇宙射線

所謂宇宙射線,指的是來自於宇宙中的一種具有相當大能量的帶電粒子流。1912年,德國科學家韋克多·漢斯帶著電離室在乘氣球升空測定空氣電離度的實驗中,發現電離室內的電流隨海拔升高而變大,從而認定電流是來自地球以外的一種穿透性極強的射線所產生的,於是有人為之取名為“宇宙射線”。

宇宙航行

載人或不載人的航天器在太空(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的航行活動。又稱空間飛行或宇宙航行。主要目的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體。包括環繞地球的運行、飛往月球或其他行星的航行(環繞天體運行、從近旁飛過或在其上著陸)、行星際空間的航行和飛出太陽係的航行。航天的關鍵在於航天器應達到足夠的速度,克服或擺脫地球引力,飛出太陽係的航行還要擺脫太陽引力。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所需的3個特征速度。恒星際航行尚處於探索階段(見星際航行)。有人把太陽係內的航行活動稱為航天,太陽係外的航行活動稱為航宇。航天有時也泛指航天工程或航天技術。

宇宙科學

宇宙是我們所在的空間,“宇”字的本義就是指“上下四方”。“宙”的本意就是指“古往今來”。宇宙不是從來就有的,它也有著誕生和成長的過程。現代科學發現,我們的宇宙大概形成於二百億年以前。在一次無比壯觀的大爆炸中,我們的宇宙誕生了!(這就是著名的“大爆炸”理論。)

宇宙一經形成,就在不停地運動著。科學家發現,宇宙正在膨脹著,星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宇宙城的幻想

在宇宙間建造永久性居住地已經成為21世紀最誘人的科學主題。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也曾提出了三種類型的“宇宙島”設想,第一種宇宙島是直徑為500米的中空球體,它每分鍾自轉2次,可容納10000人居住;第二種為直徑1790米,形狀像自行車輪,“輪胎”外截麵直徑為30米,也可容納10000人;第三種是直徑615千米,長32千米,容納量估計為100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