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圖書和報刊

電子書籍通過電腦屏幕閱讀,一個鼠標開關可使屏幕上的字體放大3倍,能自動搜索整本書的內容,可以隨時調出作者注釋。如果要了解脫氧核糖核酸,屏幕上不僅會顯示文字說明,還會顯示一個盤旋的雙鏈結構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模型。電子書籍還可讓讀者獲得聽覺享受。如要了解美國總統肯尼迪,屏幕上不僅能看到他的生平介紹和照片,還可看到他那篇著名的就職演說的稿子,並聽到他的聲音。電子圖書將發展為與傳統書籍一樣大小的閱讀機,隻需將一張卡片插入機器,就能獲得包括圖像、聲音乃致電視新聞在內的大量信息,屆時書店不再需要庫存,書籍通過電腦網絡傳到書店,書店可隨時複製出售。

電子報刊不僅僅是把報紙、雜誌的版麵展現在電腦屏幕上,而且是對現有報刊的補充。讀者可以在電子報刊上查閱相關的背景材料,以及以往發表的文章等;此外,還可以借助於電腦與文章之作者、編輯、甚至文章中所涉及的有關人士接觸。電子報刊可以向讀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而一般報刊的版麵則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達到這一目的。電子報刊問世後,將成為人們交流各種信息的中心,它也將從更多的讀者那裏獲得反饋信息。電子報刊提供當天報刊的全部內容、電腦遊戲、報刊在過去曾發表的文章、各類廣告、讀者與新聞人物,以及讀者與讀者之間的對話。

電子數據處理係統

電子數據處理係統,也叫業務處理係統。係統包括:統計,記帳,數據更新,狀態報告,文檔係統,SABRE預約定票係統,快速對帳係統。

電視技術的曆程

電視技術在經曆了第一代黑白電視和第二代彩色電視後,現正進入第三代電視——高清晰度電視發展階段。高清晰度電視是當今眾多高新技術的結晶,將對全球的電視技術和現代通信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電星1號”衛星

1962年7月10日發射的“電星1號”衛星,是第一顆有源衛星,它既裝有接收機,又裝有發射機,它首次成功地把現場電視信號和電話交談實況傳越過了大西洋:7月11日晚7時35分,美國觀眾第一次收看到大西洋東岸播出的電視節目實況,除了受人歡迎的歌曲外,還有英國政府的賀詞。1964年8月19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同步3號”衛星,是世界第一顆試驗性對地同步衛星。當年秋天,在日本東京舉辦第18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它的實況就是通過這顆衛星向美國轉播的,從而首次實現了跨越太平洋的電視圖像傳輸。1965年,美國廣播公司首先提出衛星電視的概念。

“應用技術衛星6號”

1974年5月,美國發射了“應用技術衛星6號”(ATS),成功地進行了衛星電視廣播實驗。1976年1月,美國又與加拿大合作發射了“通信技術衛星”(CTS),在更高的頻段進行衛星電視廣播實驗,取得理想的效果。這是當時世界上功率最大的通信衛星,它除了傳送電視、圖像外,還能進行雙向傳聲和數據通信。

1977年,世界無線電管理會議製定了歐洲、非洲及遠東等地區直播衛星的發射標準、軌道和頻率。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又製定出新的標準。前蘇聯、日本、澳大利亞等國,也在不同頻段進行了實驗。

電子束加工

電子束加工是利用高能量的會聚電子束的熱效應或電離效應對材料進行的加工。例如對材料表麵進行熱處理、焊接、刻蝕、鑽孔、熔煉或直接使材料升華。電子束的特點是功率密度大,能在瞬間將能量傳給工件。電子束的能量和位置可以用電磁場精確和迅速地調節,實現計算機控製。在微電子工藝中,電子束曝光是一種重要的亞微米加工技術,通過控製電子束輻照光致抗蝕劑的特定位置,以形成極精細的圖形。它在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波半導體器件的生產中已得到應用。

“電子士兵”

數字化部隊主要是指裝備器材數字化,但部隊的編製體製仍與非數字化部隊基本相同。而信息化部隊不僅裝備器材數字化,而且編製體製也有別於非數字化部隊。為此,美軍在部隊結構上,以“有利於信息流動”的原則來改革體製編製。美軍目前的指揮體係,基本上屬於寶塔式結構,軍師旅營連逐級指揮。今後的發展方向將由傳統的寶塔式變為扁平式,使指揮體係趨於扁平化。借助於先進發達、靈敏高效的通信係統,士兵可以接收到最高指揮部、最高指揮員的命令,高度自主地對敵作戰,而不是作為一級級指令傳達的“末端機械”。當然,那時的士兵不是像現在那樣的武士,而是全身用高科技武裝起來的“電子士兵”。

“電子士兵”頭戴一頂高技術“電子頭盔”,作為自動化指揮係統的神經末梢。頭盔中安裝有袖珍型高效能無線電台和電子計算機,具有“通天”的本領,使“總統府直通散兵坑”,能與戰鬥在最前沿的士兵通信,一眼就可看到、聽到戰場情況。為了不影響“電子武士”用手操縱武器,無線電台采用了一種特殊的耳機和話筒,通過武士的麵部骨骼結構發送無線電信號。此外“電子武士”身帶一幅數字化“電子地圖”,存儲有作戰地域內所有的重要方位物。借助於全球定位係統,武士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按圖索驥,從此天下無迷津。

“電子士兵”有副敏銳的“夜視眼”,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處,能透過夜幕獲取目標信息,對敵人進行精確射擊,命中精度幾乎為百分之百。“電子武士”還具有遠距離識別敵我的功能和實施監視的本領,能在一瞬間判斷麵對的人員或車輛是敵或友,能從頭盔顯示器上“看到”潛伏在山後密林中的敵人。這些“特異功能”的發揮,全靠信息網絡的支持。離開了先進發達的信息網絡,信息就不能及時汲獲、傳輸和處理,縱然有高科技的設備在身,也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戰效能。

電子靜止照相機

新聞攝影記者一直使用電子靜止照相機拍攝照片,並把數字圖像直接傳送到計算機化的出版係統中。現在,隨著一種新的數字式電子靜止照相機的出現,幾乎任何與照片打交道的人都可在幾秒鍾內把數字圖像傳送到遙遠的地方。日本的奧林巴斯公司生產的VC-1100IIHS型號新相機不僅是首架與N44係統兼容的相機,而且是首架在移動電話網上既可發送文件也可接受文件的相機。NTT係統可大大節省傳輸時間和成本,在移動電話網上,30秒鍾可傳送一幀圖像。在拍攝時,這種新相機采用127厘米、41萬像素的電荷耦合器件圖像傳感器和具有廣角能力的28變焦鏡頭,產生的效果與35毫米相機的54~108毫米範圍變焦鏡頭效果相當。該相機還有全自動功能,並帶有各種不同的快門速度進行曝光控製。東芝公司生產一種帶有內嵌式通信功能的數字靜止相機,該相機為世界首創。這種相機配備有調製解調器及通信軟件,憑借這些裝置,它可以通過普通電話線將錄下的圖像發出去。它還有一個傳聲器,用戶可用它來錄下音頻信號。卡西歐QV-10型數字式照相機看起來同普通對焦成像相機差不多,但它一次能在微型儲存芯片上儲存96張圖像。如果將這種照相機接入個人計算機、電視或盒式磁帶錄像機中,那麼它攝下的圖像還可以傳送到其他媒體中。數字式照相機用液晶顯示屏代替取景器,畫麵拍攝器使照相機與人的眼睛保持約30厘米的距離並使圖像合成在屏幕上。液晶顯示屏也可根據用戶的指令將以前的圖像顯示出來,以便用戶刪除他們不喜歡的圖像。

電話卡

打電話是人們相互聯係的一種便捷手段,通過電話尤其是國際長途電話,可以把相距上千千米乃至上萬千米的雙方聯係起來,既免去了長途旅行的勞頓,又節省了時間及差旅費用,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益。

眾所周知,打電話是要付費的。為了能晝夜不間斷地為用戶提供服務,最早問世的是以投幣方式控製電話接續的公用投幣式自動電話機,它由電話局安裝在一些公共場所,用戶隻要按規定投入硬幣就能自動接通電路。用戶從受話器中聽到撥號音後,即可撥叫電話。如果投足規定數量硬幣後電話沒有打通,那麼掛上手機後,電話機會自動將用戶投入的硬幣退出。投幣式自動電話機一般采用計次計時的收費方式,當用戶通話即將到達規定時間時,投幣電話機會自動送出“嘟、嘟”的催促音,告知用戶:如果需要繼續通話,請立即再投入規定收費值的硬幣,否則電話電路將被自動切斷。打投幣式電話,用戶事先必須準備好硬幣,而且在通話過程中要不停地將硬幣投入到電話機內,以完成一次長途通話。另外,電話管理部門必須經常地從電話機中取出硬幣,以避免堆滿的硬幣堵塞幣道。電話機內的硬幣常被人偷盜,也有一些不法用戶使用假幣,容易造成幣道堵塞、電話機不能正常使用等故障。為了克服這些缺點,出現了磁卡式公用電話機。

電話呼叫卡

電話呼叫卡是一種有價卡片,但它不同於一般的貨幣。貨幣可以長期保存,麵值始終不變。電話呼叫卡則不是,它隻有一定的使用期限,通常為1年,1年內不論你用沒有用卡,或者卡上的剩餘金額有多少,到時候該卡會被自動取消。這是因為電信部門每向用戶發售出一張卡,則與該卡相關的一些數據(如賬號、密碼和餘額等)就要一一存儲到相應的數據庫中,占用了數據庫中的存儲空間。由於存儲空間和卡號資源都是有限的,倘若不將一些久占不用的數據清除掉,就會影響整個呼叫卡係統的運轉效能。

電話呼叫卡的要素

賬號和密碼是電話呼叫卡的兩大要素,用戶隻有在正確地輸入了自己的賬號和密碼之後,才能夠進行長途呼叫。由於賬號和密碼的位數較多,初用者輸入有誤在所難免。因此,電話呼叫卡係統當檢測出用戶輸入不正確時,允許用戶重新輸入賬號和密碼,但重新輸入的次數受到限製,通常為2次。換句話說,當持卡用戶第一次輸入的賬號和密碼不正確時,可重新輸入1次,若第二次輸入的賬號和密碼仍不正確,用戶可再輸入1次。但若第三次輸入的賬號和密碼仍不正確,用戶則不能繼續重新輸入。

單片集成電路

單片集成電路是獨立實現單元電路功能,不需外接元器件的集成電路。要實現單片集成,需要解決一些不易微小型化的電阻、電容元件和功率器件的集成,以及各元件在電路性能上互相隔離的問題。

單片集成電路從小、中規模發展到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使平麵工藝得到相應的發展。如摻雜技術由擴散改為離子注入,常規紫外光刻發展到電子束曝光、等離子體刻蝕和反應離子銑,常規氣相外延改為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采用化學氣相沉積製造二氧化矽和多晶矽膜等。單片集成電路除向更高集成度發展外,也正向著線性、大功率、高頻電路和模擬電路方向發展。

地域通信網絡的互通性

地域通信網絡是具有交換、傳輸、接口、保密和控製管理等各種功能的綜合體,它使有線通信與無線通信、單工通信與雙工通信、數字通信與模擬通信、移動通信與固定通信緊密結合,各種業務方式(話音和非話音)與各種通信手段綜合使用,還能與其他相關網絡接口互通,做到上下貫通、左右互聯,可充分發揮通信網絡的整體效能。地域通信網絡較之傳統的通信網絡具有更高的互通性。

電子數據庫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使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專業化。在過去,對於那些擁有高度專業技能或知識的人來說,簡陋的通信手段常常不適於或者不可能用於找到足夠多的客戶來維持生計,但是電子數據庫將能解決這個問題。電子數據庫的出現對那些高度專業化顧問來說可能意味著黃金時代。由於有了電子支付係統,雇請這樣一位專家進行即時谘詢將是輕而易舉的事。在計算機時代以前還沒有出現電子支付係統時,交易活動就顯得極其複雜和成本昂貴。因此,專業分工與信息技術的應用,就意味著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降低。

地域通信網絡的抗毀性

地域通信網絡的抗毀生存能力是傳統的通信網絡所無法比擬的。它的抗毀性能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麵:一是信息多徑可傳,此斷彼通;二是多種通信手段綜合運用,此阻彼達;三是各個通信要素分散配置,此毀彼存。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叫做“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地域通信網絡的基本網絡形式為柵格狀,各節點間有多條通信幹線連接,既有直達路由,又有眾多的迂回電路。當部分網絡設備、節點、線路遭敵破壞或發生故障時,它能自動選擇路由。由4個節點組成的通信網絡,在正常情況下,應由6對線路聯接。當其中一些線路產生了障礙,在一定條件下仍能維持通信。圖中標示出了用6對線、5對線、4對線和3對線進行聯接的情況。從圖中不難看出,網絡的局部受損隻是影響一定的通信呼損率,但仍能保證生存用戶的通信,不像輻射式通信那樣,當某些重要通信樞紐、台站或線路被毀時,會影響到通信聯絡的全局。即使地域通信網絡全部癱瘓,也能以單工無線電通信網、雙工無線電移動通信網和其他分係統保障重要方向的通信聯絡。由於通信要素和設施分散配置,不易集中遭敵破壞,可大大提高係統的生存能力。

地域通信網絡的機動性

地域通信網絡中的各要素、設備均可車載或用其他運動載體載運,轉移靈活簡便。移動用戶能在運動中通過相應的入口設備入網,實現相互之間或與網內固定用戶間互通,還可通過空中傳輸增大通信距離,較好地解決了“動中通”的問題。

地域通信網絡中的電子設備大量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處理技術,體積小、重量輕、耗電省、易攜帶、可靠性好,因而大大提高了機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