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束外延的英文縮寫為MBE,這是一種在晶體基片上生長高質量的晶體薄膜的新技術。在超高真空條件下,由裝有各種所需組分的爐子加熱而產生的蒸氣,經小孔準直後形成的分子束或原子束,直接噴射到適當溫度的單晶基片上,同時控製分子束對襯底掃描,就可使分子或原子按晶體排列一層層地“長”在基片上形成薄膜。該技術的優點是:使用的襯底溫度低,膜層生長速率慢,束流強度易於精確控製,膜層組分和摻雜濃度可隨源的變化而迅速調整。用這種技術已能製備薄到幾十個原子層的單晶薄膜,以及交替生長不同組分、不同摻雜的薄膜而形成的超薄層量子顯微結構材料。

分布式計算機係統

分布式計算機係統是一種計算機硬件的配置方式和相應的功能配置方式。它是一種多處理器的計算機係統,各處理器通過互連網絡構成統一的係統。係統采用分布式計算結構,即把原來係統內中央處理器處理的任務分散給相應的處理器,實現不同功能的各個處理器相互協調,共享係統的外設與軟件。這樣就加快了係統的處理速度,簡化了主機的邏輯結構,特別適合於工業生產線自動控製和企事業單位的管理,成本低,易於維護,成為計算機在應用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服務全球的衛星電視

20世紀70年代中期,許多國家發射了實驗用的廣播衛星。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電視節目的衛星直播迅速得到發展。用戶在自己的樓頂,安裝一個直徑為1米(甚至更小)的拋物麵天線,配備一台衛星電視接收機,就能直接接收由通信衛星轉發的電視節目。把地麵電視台播出的節目傳送到地球同步通信衛星,再由衛星上安裝的星載電視發射機就可轉發到衛星所覆蓋地區用戶的衛星電視接收機。

電視衛星直播,由於不像微波中繼站那樣需要許多中轉環節,因此傳送電視圖像的質量好、穩定可靠,特別是它不會受高山、大型建築物等的阻擋,能很好地消除重影現象。此外,因為直播衛星轉發器所用的工作頻率高達620兆赫以上,最高至86萬兆赫,所以它的傳輸容量大,能同時傳送多路彩色電視節目。

1993年,美國發射直播電視衛星——“空中電纜”,用戶使用口徑僅為30厘米的拋物麵天線,就可以收看108個頻道的電視節目。

歐洲發射的第一顆電視直播衛星是TDS。如果為衛星電視天線配接一個解調器,還能收看立體聲高清晰度(數字化)的電視節目。

通信衛星還可用於轉播有線電視。1992年8月31日,美國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了一顆有線電視轉播衛星。這顆衛星在當年11月正式啟用,為美國和加勒比海地區的一萬多個有線電視係統提供轉播業務。

衛星直播是實現電視大麵積覆蓋的先進手段,在信息社會裏將起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