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信箱還有一個密碼,相當於一把開啟語音信箱的鑰匙,隻有知道密碼的人才能將語音信箱“開啟”;因此,這把“電子鑰匙”隻能由“箱主”自己掌握,以防旁人打開信箱竊取留言。“電子鑰匙”不僅不會遺失、被人盜搶,而且可以在必要時由“箱主”自行更換。“箱主”利用“電子鑰匙”可隨時隨地將語音信箱“打開”,提取密存在信箱中的各方留言,必要時,“箱主”還可以在某人的留言中附加上自己的意見,再投入到別人的語音信箱中,將“話”轉寄給擁有“箱權”的其他任何人。
“銀河”計算機
1978年,中國開始研製巨型機,1983年“銀河I”巨型計算機通過了國家鑒定。它是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自行設計的第一個每秒向量運算1億次的巨型計算機係統。
“銀河”計算機研製成功後,中國電子計算機與大規模集成電路領導小組曾組織全國29個單位的95名計算機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成立“銀河計算機國家技術鑒定組”,並分成7個小組對“銀河”機進行全麵、嚴格的技術考核。結果表明:26道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科學研究方麵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正確性考題,先後計算三遍,數據完全相同,結果正確,精度符合要求;在單道操作係統控製下,全係統和主機穩定可靠;硬件係統向量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億次以上;軟件係統內容豐富,功能較強,使用方便,性能先進,圖紙資料齊全。“銀河”機的研製成功,對中國石油和地質勘探、中長期天氣數值預報、衛星圖像處理、計算大型科研題目和國防建設等都有重要作用。
銀行的電腦網絡
最常見的電腦網絡係統是銀行的電腦聯網。無論是定期、零存整取,還是活期儲蓄,儲戶都可以通過鍵盤向計算機輸入一個隻有自己才知道的密碼。這樣,儲戶既不必再為存折的遺失而擔心,又能在屬於同一網絡係統的任意一家銀行支取現金。
起初,很多銀行和儲蓄所開始采用電腦代替人進行記賬、編製報表、處理支票、進行核算等工作,實現自動存款、取款、撥款、彙款等業務。隨著櫃台終端機和自動出納機的出現,銀行自動化也從後台辦公步入前台辦公。通過電子資金轉帳引進“無現金購物”,以及實現家庭銀行與家庭購物等,使得顧客滿意並且節省了耗費。在沒有采用這些技術之前,美國每年要開出大約400億張支票,而處理這些支票所耗費的成本高達300億美元。
隨著銀行電腦網絡的擴大和逐步完善,顧客還可以使用信用卡在與銀行電腦並網的商店購物,不用攜帶現金。如果需要提取現金,隻需在自動櫃員機前交驗信用卡,並輸入存款密碼就可。銀行的電腦網絡係統不但為顧客提供了方便,同時也簡化了自身的業務管理工作。比如每項存款利率的計算,各分行每日的收支情況統計,總行對各分行收支及各項信貸情況的統計等,都由電腦網絡在一天中的任意時刻自動完成。銀行的管理者能夠隨時、準確地了解銀行的情況。使用電腦後還可以在家裏辦理存款取款。經過客戶同意,可將顧客的終端直接接入銀行電腦。有的用口袋型終端機與標準電話插銷座相聯接,再與銀行電腦相通,辦理轉帳、結帳等手續。電腦轉帳則是通過全國性的銀行電腦網絡,把社會上所有的家庭、銀行、工商企業連成一體,利用計算機進行資金轉帳。銀行間建立轉帳係統,各商店裝有銷售點終端,並與銀行轉帳係統連接。
移動電話
移動電話是一種無線電話。在汽車、火車、飛機或輪船上,都可以用它來通話。當移動電話剛剛興起時,它被人們視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於是把它稱作“大哥大”。
就拿汽車電話來說,它有一個嚴密的通訊網。這個網的“網格”,就是一個個規則的數千米寬的六角形小區。每個小區設立一個基站,建立定向天線和獨立的控製係統。基站好像電話總機;三個120度的扇形天線,猶如三個耳目靈敏的話務員,它們各管幾十條無線電“線路”,可“接通”360°內的每條通話線路。
當人們要在汽車內掛電話時,汽車上的電話機裝有微電腦,會自動把號碼“告訴”它所在小區的“總機”,總機通過線路“報告”交換局,接通城市電話網,使雙方進行通話。所有這一切都是由電腦處理的,既準確又迅速。
隱形傳送
隱形傳送指的是脫離實物的一種“完全”的信息傳送。從物理學角度,可以這樣來想象隱形傳送的過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後將這些信息傳送到接收地點,接收者依據這些信息,選取與構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單元,製造出原物完美的複製品。但是,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不允許精確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這個複製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長期以來,隱形傳送不過是一種設想而已。
英特爾和蘋果電腦
電子計算機發展到第三代時,開始向小型化方向發展。1971年,英特爾公司製成單片式中央微處理器(CPU),微處理器加上半導體存儲器(RAM與ROM)、外圍接口(I/O)和時鍾發生器與其他部件,就組成了一台微型計算機。英特爾公司在1971年和1972年先後推出的4004和8008微處理器,以及由它們構成的MCS-4和MCS-8微型計算機開始風靡一時。
微型計算機一問世,幾乎每隔兩年就更新一代。其中1973年的MC6800機和1975年的Z280機都是當時著名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