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3章 群龍無首(2 / 2)

這樣一來,楊虎城就被奪去西北軍的指揮權,西北軍事實上已經被分解了,而且東北軍、西北軍還必須服從顧祝同的號令。

張學良被判刑1年的消息傳到西安,頓時西安城內一片嘩然。

設法救出張學良,成為西安事變參與者的共同願望,東北軍上下各級軍官們的呼聲尤其強烈,特別是少壯派的軍官們。

張學良平時為人仗義,他對政訓處少將處長應德田、衛隊營營長孫銘久、機要秘書苗劍秋等自詡為的“三劍客”,以及何鏡華等少壯派們更是十分器重,正因為如此,這批年輕人與少帥的情誼特別深厚。

自從張學良送老蔣走後,這批少壯派們感到,有張學良的日子和沒有張學良的日子,大不一樣了。

想當日,作為少帥身邊的親信,底下的軍長、師長們把他們看成少帥的代表,誰敢不笑臉相迎?

按當時動事變時的局麵設想,用不著多長時間,東北軍內部就將改朝換代,軍長、師長們個個都要改名換姓。

那料到,讓少壯派們沒想到的是,事變變成了如今的場麵,張少帥遭逮捕判刑!

沒有張學良的日子,應德田他們,馬上現是水火兩重,沒人再把他們當回事,一種可怕的失落感籠罩在“三劍客”的頭上。

按照應德田、孫銘久、苗劍秋及何鏡華等年輕人的設想,東北軍、西北軍和紅軍要的大事,就是立即向中央軍起進攻,一路攻下南京救出張少帥。

為此,他們感到必需不顧一切,把“三位一體”納入“武力救張的根本計劃”!

他們設想過如何獲得軍事指揮權的問題,後來,聽老蔣特赦了張學良,他們這才鬆了口氣,暫時取消了軍事進攻的強烈渴望。

但左等右等,卻怎麼也不見張學良回來。

孫銘久等人畢竟是年輕人,他們以為唯一能迫使蔣介石改變主意,放回張學良的途徑,就是針鋒相對的鬥爭!

憤怒的呐喊、強烈的抗議、勇敢的戰鬥,才能打痛南京方麵,才能迫使老蔣屈服,但少壯派們有幻想而無途徑、有雄心而無真能耐,他們不可能成為主流勢力。

實際上,**領導周副主席和楊虎城、王以哲、何柱國等才是營救張學良的主流方麵,但在如何營救張學良的策略方麵,則有一個演變過程。

周副主席和楊虎城、王以哲、何柱國等在一開頭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他們都知道,當初張學良送老蔣回南京,本來就是羊送虎口,基本是有去無回。

**周副主席在機場上追不到張學良時,就頓足後悔,來遲一步!

而老練的楊虎城、王以哲、何柱國等人,最後都苦勸張學良一到洛陽就立刻返回西安,如果張學良一意孤行,繼續送蔣去南京的話,那回來的希望就渺茫了。

果然不出所料,張學良被老蔣軟禁了,消息傳來,楊虎城和王以哲他們全都急了,楊虎城知道,自己必須與東北軍共存亡卻又領導不動東北軍,他更迫切需要張學良。

而王以哲、何柱國等則認為張學良如果不回來,東北軍就很有可能會垮掉,所以當務之急,是盡可能的救回少帥。

但此時,是否肯釋放張學良的主動權,已經全部掌握在南京老蔣手中,西北方麵除了利用和平手段進行規勸之外,幾乎無計可施。

須知,軍事實力的懸殊太大了,此前,東北、西北軍已經在中央軍46軍的一個師的進攻下,節節敗退,毫無抵抗能力。

麵對一個46軍尚且如此,何況整個中央軍?少壯派揚言,通過戰爭打到南京去,救出張少帥,莫非是瘋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