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0章 針鋒相對(1 / 2)

讓王以哲感到自信的,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東北軍實力強大的15師,在給他加強警衛,他的大門口,由警衛排架起了實彈的機關槍,一有動靜,就隨時可以用機槍掃射,有幾個敢來找死?

但王以哲不清楚,情況是隨時生著變化的。 WwWCOM

15師的旅、團幹部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更為重要的是,從張學良去南京以後,少壯派每晚上都在自己控製的衛隊團中散布傳言,王以哲不救張副司令,隻顧自己升官財,受蔣介石五百萬元的賄賂,是東北軍的漢奸。

傳播這種謠言的人,就是化名向正田的相田正二。

不僅官兵中有謠言,整個西安城內,到處充斥著這樣的謠傳,這些欲置王以哲於死地的謠言,已經重複了一遍又一遍了。

其實,當時的東北軍內,想一鳴驚人去冒險圖高升的不軌之徒,還大有人在,這種情況下,王以哲還敢麻痹大意嗎?

1月7、8兩就這樣過去了,摩拳擦掌的三劍客們忙碌著,卻沒有匆忙下手。

到了1月9日,就是否執行潼關協議問題,東北軍在渭南東塬張家堡,召開了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會。

這個大會的參加人員,除了東北軍幾乎所有的軍、師級高級將領外,三劍客和抗日同誌會的多名中下級軍官代表,也參加了會議。

這是一次包含了元老派和少壯派在內的大型會議,這是一次重要的會議,更是主和派和主戰派爭取更多人支持自己的大會。

但是,會議缺席了兩個人,一個人是51軍軍長於學忠,另一人是67軍軍長王以哲。

於學忠和他的51軍原本就駐紮在蘭州,他在那邊有自己的一攤子事情,沒能趕來出席會議。

王以哲不用多,他因為肺炎越來越重,不能到場。

會議缺席的這兩個人,在東北軍內的位置十分重要。

於學忠字孝侯,山東蓬萊人,他是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時,指定的指揮東北軍的人,也就是,於學忠此時是東北軍的代理主帥。

而王以哲的重要性,是因為他是元老派的代表,是東北軍內實權最大的人物。

王以哲不在,東北軍的參謀長董英斌代替他主持會議。

這個董參謀長,在會議開始時,囉裏囉嗦地講了一達通開場白。

“現在局勢很嚴重,南京叫我們東北軍後撤,總部搬到邠縣,渭南前線部隊撤到高陵一帶,將來如實行甲種方案,則讓我們開往甘肅;如實行乙種方案,則開往安徽。

有的人主張,我們先堅決要張副司令回來,而後再聽命撤兵,有的主張先撤兵後營救張副司令,我們內部的意見頗有不同。

無論是先撤兵而後再營救副司令,或者是先營救張副司令而後再撤兵,我們必須意見一致,團結起來,這樣才能有力量!

這樣對於張副司令,對於東北軍才能有好處,否則,隻憑個人意見,不能集思廣益,不能在一致意見之下團結起來,對張副司令、對於我們東北軍一定隻有壞處。

今這個會議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好好地交流一下,仔細談談想法,使我們東北軍的意見能夠達到一致,然後根據這個一致的意見,大家堅持團結,努力奮鬥。

我想,隻有這樣,才能夠達到營救張副司令的目的,才能夠使東北軍走上光明的前途!現在就請大家一次言吧。”

董英斌講話結束,先登台言的是何柱國,於學忠和王以哲不在場,何柱國就是最重要的軍事指揮官。

何柱國,根據現在的形勢,隻能接受中央的條件先撤兵,服從中央,不與中央為敵,中央也就容易接受大家的請求,到那時,再設法請放副司令,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