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接過電報看了看沒有話,陳孚木這個人,在國民黨中還是很有一些名氣的,並且沈醉一直對他印象非常好。
沈醉和馮晨兩人都清楚,陳孚木是國民黨中有名的左派人士,可以,他們兩人對陳孚木都不陌生,陳孚木兄弟三人算是國民黨中的名人,是有功之臣。
陳孚木的父親,是基督教教士,他的大哥早年加入同盟會,民初曾任國會議員和中山先生的秘書,二哥陳秋霖曾經追隨陳炯明,任漳州《閩星日報》編輯,陳孚木當時是校對。
陳孚木早年曾就讀廣州培英學校,後來入雲南講武學堂肄業。
191年,受陳炯明之命,陳孚木和二哥陳秋霖一道,兄弟兩人到香港主持創辦《新聞報》,陳孚木任總編輯,陳炯明的秘書黃居素任顧問。
國父中山先生與陳炯明決裂以後,粵軍將領陳銘樞左右為難,竟然跑到南京跟歐陽竟無學佛,黃居素從蘇聯考察回來以後,動員陳銘樞回粵襄助孫中山。
在黃居素和陳銘樞的動員下,陳秋霖兄弟在香港發動“報變”,率領香港《新聞報》轉投中山先生,當便發表陳秋霖、黃居素、陳孚木、古愛公等四人聯合署名的宣言。
“從今日始,便要努力成為三民主義擁護者”。
聲明發表以後,時任國民黨宣傳部部長汪精衛派人帶信到香港,盛稱“兄等此舉,開曠古未有先例,新聞報起義,實賢於十萬之師”。
次年,陳秋霖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兼中央機關黨報《民國日報》社長,陳孚木任總編輯。
後來陳孚木回到廣州,發文抨擊“西山會議派”的鄒魯,支持工農運動,與汪精衛、廖仲愷、陳公博等一起,成為國民黨左派重要角色。
廖仲愷和二哥陳秋霖被刺後,陳孚木受到重點培養,曾任國民黨廣東省黨部青年部長,此後,他又當選為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並兼任廣東省農工廳廳長。
日後,當時的國民黨左派不少人被認作“偽裝左傾”。
當鮑羅庭坐鎮廣州之時,確有投機者偽裝左傾,但國民黨中真左派人數也不少,省港大罷工、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不是共產黨唱獨角戲,而是得到了國民黨左派的有力支持。
至於清黨以後發生的分化,那是後來的事。
馮晨曾經仔細研究過,西方左翼思潮中,無政府主義最早在中國落地生根,從反清革命團體到後來的國民黨中的要員,都曾受到過無政府主義深刻影響。
陳孚木真左傾,有很多證據。
“四一五”李濟深在廣東實施清黨,陳孚木對殺人問題則主張慎重,對工農團體更是強調保護,他還出麵保釋了十餘人。
陳孚木當時指出,如果這些同誌以前是和共產黨接近的,便就可殺,那麼照此推算上去,還怕要把孫總理拿出來鞭屍三百,這不是反動極了嗎?
從197年5月開始,右翼勢力在廣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攻擊陳孚木的浪潮,控告陳孚木、湯澄波,包庇共黨危害農運。
作為農工廳長,陳孚木與中共密切配合,共同推動了廣東工農運動,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陳孚木跟汪精衛認識很早,汪精衛兼任國民黨宣傳部長時,陳孚木是他在宣傳領域的左右手,負責編輯《民國日報》。
汪精衛當年搞改組派,陳孚木是改組派廣東省支部的負責人。
汪精衛早期的人脈關係主要在廣東,廣東省支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後,在蔣汪合流的時候,陳孚木當選為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陳銘樞創建十九路軍,追隨蔣介石,官運亨通。
淞滬抗戰爆發,陳銘樞組織十九路軍禦敵,與蔣介石漸生衝突,嗣後十九路軍調往福建駐防,陳銘樞也動了反蔣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