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深海探寶

自從航海成為貿易的重要交通形式後,有大量滿載金銀珠寶和美酒的大船在海上遇難沉沒,沉沒的位置通常有詳細的記載。在錫利群島和英國西岸外,埋藏了至少400艘有記錄的沉船,另有數以百計沒有記載的。佛羅裏達海岸、西印度群島和中美洲一帶的海底,藏有不少金銀珠寶和瓷器,估計約值10億美元。因此,潛海考察最有魅力的是打撈載有大量財寶的沉船。

在美國佛羅裏達海岸外沉沒的10艘西班牙船,是最豐富的沉船寶藏之一。1715年7月,該船隊由古巴哈瓦那啟碇歸航,船上滿載黃金、珍珠、綠寶石,以及2300箱剛於墨西哥城鑄造的錢幣。這批財物至少值5000萬美元。船隊遇上暴風,在卡納維拉爾角以南沉沒。因為海底沉船中不可估量的財富,引起了一波又一波深海探寶熱潮。

“深潛I”號

“深潛I”號新型潛水器是美國迄今最有創造性的設計之一,在美國蒙特雷灣水域進行首次深潛試驗。這隻潛水器外形像一枚胖乎乎的魚雷,但是它能像魚兒一樣在海底自由遨遊。“深潛I”號無須使用壓載箱,就可以在水下作翻滾動作,最高速度達15節,並具有垂直上浮或下潛的能力。“深潛I”號可以在海上“飛行”,也可以下潛到水下數千英尺的深度。它是設在加利福尼亞的深海工程公司等幾家私營公司研製的。深海工程公司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第一位女首席科學家厄爾和英國工程師格雷厄姆·霍克斯於1981年創建的。目前,這些公司打算使用美國海軍冷戰時期開發的陶瓷技術,來進一步研製“深潛Ⅱ”號潛水器,使船體能承受20萬噸水壓。“深潛Ⅱ”號的潛水深度,將比當年的“的裏雅斯特”更深、更容易下潛到馬裏亞納海溝。

深水港口建設技術

深水港口建設技術包括:港口規劃、勘測、設計技術;水工新結構、施工新工藝和施工管理技術;水工建築新材料;港口裝卸工藝計算機模擬和流程控製仿真技術;大型港口裝卸設備技術。

沈陽鐵路樞紐

沈陽鐵路樞紐是連接五個方向的東北南部最大的鐵路交通中心。有哈大、京沈、沈丹、沈吉等幹線交彙,過境運輸量為東北之冠。

世界十大鐵路隧道

世界最著名十大鐵路隧道如下:連接日本本州與北海道的青函海底隧道,全長53 850米,1984年建成;日本上越新幹線上的大清水隧道,長22 228米,1979年貫通;日本山陽新幹線上的新關門海底隧道,長18 700米,1975年建成;意大利亞平寧隧道,長15 500米,1934年建成;日本山陽新幹線上的六甲隧道,長16 250米,1972年建成;日本上越新幹線上的榛名隧道,長15 350米,1982年建成;瑞士、意大利邊境上穿過阿爾卑斯山的聖哥達隧道,長14 980米,1981年建成;日本上越新幹線上的中山隧道,長14 900米,1982年建成;瑞士列奇堡隧道,長14 600米,1913年建成;中國大瑤山隧道,長14 295米,1987年建成。

世界第一大港

世界第一大港是位於萊茵河和馬斯河入海口的鹿特丹港,是西歐和荷蘭重要的外貿門戶,年吞吐量3億噸左右。鹿特丹港始建於16世紀,1863年開挖了通往北海的315千米長的“新水道”,在此基礎上修建了新馬斯河北岸港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爭中被破壞的碼頭和設備得到修複後,建設重點轉向南岸。新的港區由東向西逐步向河口方向發展。從1947年起,先後建成三個大型港區。鮑特來克港區建於1947—1957年,總麵積1250平方千米,港池水深1265米,可接納6萬噸級船舶,主要用於裝卸石油、礦石和散糧。還有一座50萬噸級的幹船塢。歐羅港區建於1958—1969年,總麵積36平方千米,港池水深2165米,可停靠20萬噸級油船。主要裝卸原油和石油化工產品。馬斯平原港區建於1960—1947年,港區麵積33平方千米,港池水深2350米,可停靠25萬噸級礦砂船和30萬噸級油船。港區建有一個大型礦石碼頭和兩個大型油船港池。到1980年,鹿特丹港已成為西歐散貨、原油、集裝箱的最大集散中心。港口麵積達100平方千米,其中水域2148平方千米,陸域7852平方千米;港池47個;碼頭岸線長度為37 831米;倉庫與貨棚麵積1 215 371平方米,冷藏庫容積為129 500立方米;筒倉容量466 500噸;貯油罐容積32 273 624立方米;有起重機23台,吸糧機49台,浮式起重機15台,港作拖船518艘;港內鐵路長41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