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傑輪不管那些人的議論,他讓宗主在房中休息,而他自己則開始了他最喜歡的活動──遊山玩水。
大比開始還有三天,周傑輪要利用這空閑,好好轉轉武當山。
武當山,位於修仙界的西北部,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
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
武當山曆史地位的變遷:“武當“之名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
道經始將傳說中的真武神與武當山聯係起來,武當山是真武仙帝的出生地和飛升處。
在武當山,除了真武仙帝的故事外,周傑輪聽到最多的是張三豐的故事。
張三豐為武當派開山祖師,傳說其豐姿魁偉,大耳圓目,須髯如戟。無論寒暑,隻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鬥,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事能前知。
遊止無恒。居寶雞金台觀時,曾死而複活,道徒稱其為“陽神出遊”。
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
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誌真仙“。
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張三豐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張三豐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大儒朱仕豐評價張三豐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大造化者,張三豐也。
傳說,很早的時候,有個道士,叫張三豐,到方城煉真宮出家。
張三豐又窮又髒,早晨不洗臉,晚上不洗腳。
一年到頭不換衣裳,兩年到尾不曬被子,人們叫他邋遢張。
別看邋遢張邋遢,他卻有一身好武藝,會玩大把戲(雜技),也會玩小把戲(魔術)。
說話、做事,瘋瘋癲癲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稱張三豐為張三瘋,也有人說邋遢張是半仙之體。
那年冬天,煉真宮當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師傅床前問安,邋遢張也來了。
師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臉扭向床裏,邋遢張問:“師傅,師傅,病好些嗎?”
師傅裝睡著了,邋遢張又大聲喊:“師傅,師傅,病好些嗎?”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師傅不耐煩了,用嘴“哼”一聲,意思是:快走開!
“好哇,師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語,“哼”與“杏”同音)我上山給你摘。”邋遢張一邊說一邊走出廟門。
這時,大雪紛紛下,北風呼呼吹,滿山遍野什麼也看不清,他在雪地裏鬼混了一會,真的摘回兩個黃杏子,杏把上還帶著兩片青絲絲的葉子。
當家的一看見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
從這以後,大家才佩服張三豐的道行。
過些天,邋遢張對師傅說:“皇帝正修武當山,我要去給真武祖師幫把力。”
師傅說:“你醫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我給你脫雙草鞋,你想我的時候,穿著草鞋就到我麵前了。”邋遢張說罷,將草鞋放在神桌上的香爐裏。
第二天,道士娃來上香,見香爐裏放著一雙又髒又臭的爛草鞋,就對師傅說了。
當家的跑來一看,臭氣難聞,伸手拽出朝院子裏一摔,爛草鞋變成一對雪白的鴿子,“撲楞楞”飛上天空,落在雲彩上。
當家的後悔極了,失聲叫喊:“邋遢張又玩把戲了,這原來是一雙‘踏雲靴’呀!”
周傑輪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聽著民間故事,早就忘記了大比。
南岩,為道教真武得道飛升之“聖境”,是武當山36岩中風光最美的一處。
南岩宮位於獨陽岩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存建築2l棟建築麵積3505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
有議案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建築物。
主體建築天乙真慶宮石殿麵闊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
頂部前坡為單簷歇山式後坡依岩作成懸山式簷下鬥栱均作兩跳為遼金建築鬥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