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有49個美女,我絕對不會拒絕她們的誘惑。”
瑪木特策馬停在山腰,對身旁的朋友說。說是朋友,事實上也是戰友。
陸光召自1年前來到輝特部,與瑪木特並肩戰鬥,共同協助輝特部汗王曾偉奇汗壯大部落。現在,輝特部儼然是衛拉特部落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衛拉特四部奪雄,漸漸成為五部爭霸。
“我要是有49個美女,我就都送人”陸光召望著遠方山腳下的都城,側耳傾聽隱隱約約傳來的喇嘛的佛法誦經。
“你把美女送給我,那好的很,可別送給別人啊!其實你可以留幾個自己用的。”
陸光召緩緩轉過頭來,“我還想多活幾年,那麼多女人,我可招架不住!”
瑪木特不屑的從鼻孔裏哼了一聲,說“你們漢人,肚子裏彎彎繞就是多,想那麼多幹嘛!女人嘛,不就是毬(qiú)的事情嘛!阿陸,別告訴我你不喜歡女人”
陸光召哈哈大笑,說:“我又不是土爾扈特部落的”。土爾扈特部能征慣戰,但自八十前與其他部爭雄失利,汗王便帶領大部分部眾遠走他鄉,遊牧於伏爾加河流域。留下來的土爾扈特部眾,在新汗王的帶領下,依附於準噶爾部。因實力不濟,又因其部男子身形偉岸,容貌俊美,常常遭其他部落嘲笑有龍陽斷袖之好。
二人在山腰等待侍衛們整理有序,瑪木特望了陸光召一眼,眼神裏透漏出一絲猶疑。看著陸光召衝他微笑的點點頭,仿佛一切盡在掌握樣子,瑪木特低頭暗罵自己的膽怯。
說實話,此行不容他不膽怯。衛拉特由五個部落組成,分別是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輝特部以及土爾扈特部。其中準噶爾部是部落盟主,因此準噶爾部汗王也被稱為衛拉特琿(hún)台吉。《衛拉特法典》規定,各個部落的汗王、台吉的妻子,必須在衛拉盟主部落(目前即準噶爾部)待產,出生後,是男孩,則在準噶爾部生長到12歲,才準許回到自己部落;若是女孩則由各部落直接領回。這樣的規矩,主要是為了維護衛拉特諸部的團結統一。試想,各個部落首領的孩子,打小生活在準噶爾部,12歲後回到自己部落,繼承汗王或是台吉之位後,自然心向準噶爾,認同衛拉特了。當然,也不排除此舉有讓各部質子於準噶爾,準噶爾部借此增強其對各部的控製力之嫌。
行前,輝特部汗王,曾偉奇汗鄭重囑托:現在世子剛出生,務必把他從準噶爾部帶回輝特部。這也正是瑪木特頗感為難的地方。帶回世子,此舉嚴重違背《衛拉特法典》,雖然近年來各部違背法典的事情沒少幹,但若是論起理來,己方首先就站不住腳;其次,汗王隻給自己派了100名侍衛,這才是他最感為難的地方。道理講不過,大不了硬搶,不過在準噶爾的地盤搶人,隻帶100侍衛,這似乎有點兒戲了!
所以一路上,他不停的向陸光召抱怨:“毬(qiú)嘛!就100人!要想馬兒跑,還不給馬吃草!阿陸,我們多少大風大浪經曆過來了,怕是這次要死毬在這裏了!”
陸光召一路隻笑笑,不說話。
瑪木特看他這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就生氣。想想也不能束手待斃,於是私下裏把自己部落戰士,挑選了一批精敏強幹的隨行。這樣100人的隊伍,就變成了300人,到時候真的和準噶爾談不攏對砍起來,也不至於太吃虧,至少死相也不會太難看。
陸光召冷眼旁觀他的調動,並未加幹涉。
瑪木特抬起頭,陽光照在他的臉上,棱角分明。他目光從眼前眾侍衛掃過,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有人說我瑪木特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不過我不同意。我帶兄弟們,不是讓你們為我送死的。”
他環視著侍衛們,頓了一頓,說“敵人我們一起砍,女人我們一起搶,要死大家一起死,我瑪木特衝鋒在前,眾位緊跟在後,我們同生死,共進退!”
“嗚吼!嗚吼!”侍衛們臉上緊張的神情透露著興奮,以衛拉特戰士特有的呼聲咆哮著。
“為了輝特部!”瑪木特振臂吼叫!
“為了輝特部!”侍衛們拔刀呼吼!
秋日的清晨,露水依舊很重。大顆大顆的露珠沿著鋼刀的弧度滾落,留下了一道道蜿蜿蜒蜒水績。
陸光召擺擺手,說:“大家把刀收起來,咱來準噶爾是來迎接世子的,舞刀弄槍的幹嘛呢!大夥等下聽候瑪木特的指揮就行”
說著他和瑪木特策馬並轡(pèi)下山,侍衛們一手攬韁繩一手按刀,井然有序跟隨其後。
前方,伊犁城在清晨的薄霧中若隱若現,準噶爾汗王的金帳在初晨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衛拉特都城伊犁,建在伊犁河穀伊犁河邊,已曆百年。八十年前準噶爾部一代雄主巴圖爾汗王擊敗當時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的鄂齊爾圖汗,成為了新的盟主,即準噶爾汗衛拉特琿台吉。衛拉特的都城也一並從烏魯木齊遷至伊犁城。而原盟主和碩特部也經此一役一蹶不振,不得不讓出衛拉特盟主之位,依附於準噶爾部,成為衛拉特五部之一。和碩特部領地曾覆蓋博斯騰湖、烏魯木齊至塔爾巴合台廣袤土地,後來塔爾巴合台為輝特部占領,烏魯木齊地區被賜予了土爾扈特部,為避準噶爾部的鋒芒,和碩特部重心逐步向博斯騰湖、巴音布魯克草原遷徙。
曆經巴圖爾、僧格、噶爾丹幾位琿台吉的經營建設,伊犁城逐漸成為衛拉特地區最為繁華雄偉的城市。如今,噶爾丹的繼任者,策妄阿拉布坦琿台吉更是勵精圖治,與民休養。同時,他下令從被征服的葉爾羌地區(原葉爾羌汗國)征調來數以萬計的塔蘭奇人,來耕種伊犁河穀盆地肥沃富饒的土地,因為衛拉特人素以遊牧為生,不習耕種。
伊犁河穀的有效開發,使得準噶爾部日漸強盛;策妄阿拉布坦的修養生息的政策,使得衛拉特鋒芒漸露,一掃曾經因噶爾丹汗敗於清康熙皇帝,被康熙挫骨揚灰,而導致汗國風雨飄搖的頹像,各部落間也流傳著要向清國複仇消息。當然流言僅流於市井間,策妄汗則繼續堅持著韜光養晦的政策,對內大力發展經濟,整飭(chì)部落關係,鞏固葉爾羌地區的統治;對外與清帝國修好,與喀爾喀蒙古重新盟約,重修《衛拉特法典》;同時分別與北麵的與西麵的沙俄帝國與哈薩克汗國維持著至少看上去是麵和心不合的關係。此外還積極派遣人員前往清國青藏地區的禮佛,希望五世達賴能給與自己宗教方麵更多的支持。
雖然外敵環伺,但衛拉特汗國在策妄阿拉不坦琿台吉的統治下,蒸蒸日上,伊犁城人口更是達到了50萬之巨,來來往往的商賈甚至說,伊犁之繁華富裕甚於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