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康稱帝,立國號為周,定都上涼,上涼亦為前朝都城,陳正康繼位後大赦天下,免賦三年,犒賞三軍;三子均封為王,太子未立!為免除發生前朝藩王判亂的後患,所有被冊封的王一律居住在都城,原來帶兵的也要將軍隊收歸重新編製,隻得從文職,不得有實權,這樣的政策鞏固了皇權,在仁德皇帝在位前六年,各王雖有不滿但從無人敢說;仁德六年末,仁德帝因常年征戰,且立國後的憂心操勞,終於病倒。
仁德八年八月十三,仁德皇帝終於油盡燈枯,留下遺召,立四子陳常永為帝,理由是因為陳常永乃皇後子,而其餘三子均為後妃所生,並立下規定,大周的皇位均須為皇後所生,若皇後無所出,則擇優選之,長幼無序。陳常永未曾想到自己會繼位,在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於次日便登基稱帝,改年號為明德。明德帝雖為帝,但滿心愧疚,於登基當晚,秘密至陳常林府中,並邀了陳常順、陳常立,誠心致歉,二人雖有不滿,但先帝的遺命,不得不從,亦表示會支持明德帝如同支持仁德帝一般,三人談至天將明時;次日明德帝首次朝會,便封良王陳常林為大將軍,原手下軍隊仍屬其管轄,負責上涼城的安全,齊王陳常立封為尚書令,原先的閑王,一下恢複了原有的權力和皇帝的信任,二人隨即消除了經昨夜深談後仍留的不安,一心支持新帝,皇帝隻能有一位,但天下終究是陳家的!
當天夜裏,正逢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皇後陳李氏卻早產誕下一女,此女生下後卻未哭,任憑穩婆怎麼弄都不哭,眼看快不行了,此時有人通報陳常林陳常立二人有急事相商,卻大哭,聲音響徹整個皇宮。明德帝覺奇怪,但國事為重,先去看看二人有何要事?二人來意明確,為表明一心支持明德帝的決心,請求削去王位,與滿朝文武同樣待遇,除了與皇帝同姓外,其它均以君臣禮相見,明德帝深知自己的這一舉動已經完全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心中的大石總算放下。二人剛離去不久,明德帝大悅,認為此女乃非一般人,一定是上天給他的福星,讓他如同生活在夢裏一般,才登基第二天,就解決了先帝一直沒能解決的事,於是賜名如夢,封號天悅公主。
天悅公主是明德帝登基後所得的第一女,且出生時的異相,未足月出生,五個月開口說話,八個月就會下地走路,明德帝甚是寵愛,周歲時大擺國宴,乖巧的天悅居然在國宴上聞樂起舞,驚豔了在場的所有人,一時傳為佳話。
天悅公主乖巧是一方麵,調皮搗蛋也是高手,皇帝的寵愛著,但宮裏大小人物卻都怕她,要說這也是因皇帝的寵愛引起的,三歲時天悅打碎了皇帝賜予皇後的玉如意,皇後大怒,皇帝聽聞後急急趕住,重新賜玉如意,還說天悅很識貨,居然知道這個比較貴重!經過幾次這樣的經曆,整個皇宮都被天悅公主整翻天了,皇帝卻說了一句,那是你們的無能,連個三歲的小孩都帶不好,該當何罪?從此後,天悅公主的種種惡行再也無人敢說,被整了也隻能自認倒黴了!天悅也很聰明,每次隻要有皇帝在,就會變得很乖巧溫順,這樣一來,在皇帝眼中的天悅公主形象是越來越好,所他不在時翻了天也就更沒人敢說了!不過整個皇宮隻有一個地方她不會去搗蛋,那就是書院,那裏是皇子們上學的地方,那裏的氣氛是她最無法忍受的,也不道她的哥哥們是怎麼辦到的,居然在天天在那裏麵!
皇子們雖然偶爾也會受到天悅公主的捉弄,但是他們卻個個樂在其中,有時即使知道前麵有陷阱還是去了,因為這位皇妹實在太可愛,整個皇宮裏有她才會熱鬧!看她笑得肆無悸殫,整個人都開心了,隻可惜書院她從來都不去,要不然也不會這麼無聊了!
天悅公主也有老師,隻不過已經不知道換了多少個了,都是無法忍受她的搗蛋,請辭的理由都是因天悅公主天資聰慧,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她的了!不過這也屬事實,她的過目不忘的本事也不知是從何而來的!看她上課時沒個正經,老師也是任務一樣的講一遍,可是每次皇帝考她時卻什麼都能答上來!所以老師們的請辭,皇帝每次都是開心致極的!因為他的公主是如此的與眾不同,如此的聰慧!這些都隻是皇帝心裏想的!
打從這位天悅公主出生時,民間早已成為佳話,皇宮裏的人也很樂意把這些好事傳得人人皆知!當然她的調皮搗蛋也是人人皆知,隻不過人們沒有親眼所見她搗蛋的調皮程度,所以就當是小孩子的天性了,笑笑以後就不會再提了,算是好是傳千裏,壞事不出門,即使出門了也當好事了!這就是天悅公主了!一個被皇家慣壞了的可愛聰明的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