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蔣淳斌發現近兩個月來,答失八都魯一直按兵不動,由於蔣淳斌害怕他再生詭計,便派密探前去打聽消息,結果發現答失八都魯竟與新來的督軍脫歡不和,甚至常常發生爭吵。
後來經過多次打探,蔣淳斌才知道答失八都魯是想休整兵力,以備後效,因為他明白這是一場持久戰,自己背後有大元朝廷的支持,但劉福通消耗不起,照這樣下去,劉福通早晚會被自己拖死。
不得不說,答失八都魯的這個想法是非常正確的,估計其中也有他兒子孛羅帖木兒的參與。
但督軍脫歡卻很不同意答失八都魯的做法,在他看來,答失八都魯父子這是消極避戰,甚至有擁兵自重的可能性。
於是脫歡便以大軍所費益多,朝廷國庫空虛為由,力勸答失八都魯盡快與劉福通決戰,爭取畢其功於一役。
其實脫歡這樣想,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他是從中央下來的,考慮問題自然要站在朝廷的角度,自從劉福通起義以來,朝廷一半的開支都花在軍費上,自然是能省點是點。
可答失八都魯卻不管這些,他覺得自己為了朝廷日夜操勞,拚死拚活的,花點軍費咋啦?而且脫歡一個樞密院的官員了不起?就算你從中央下來的,那也是龍臥著,是虎盤著!
再加上答失八都魯近年來頗受朝廷重視,一路升遷,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因此有時候聽不進脫歡的意見便直接開罵。
脫歡也不是什麼高風亮節的人,又怎麼能忍受得了答失八都魯的欺侮,於是幹脆向朝廷進奏,說答失八都魯貽誤戰機,養寇自重。
自古以來武將在外打仗,常受奸臣掣肘,如果要是趕上皇帝昏庸,那倒黴是沒跑的了,例如嶽飛、脫脫之流無不如此。
而如今這件倒黴事,就砸到了答失八都魯頭上。於是在脫歡的秘密進奏下,朝廷開始連番派使者促戰。
蔣淳斌打探到這些事情後,便突然想到不如利用這其中的矛盾,使一出反間計。隻不過對於大都的態度,他還是難以把握。
其實在現代的時候,蔣淳斌哪裏經曆過這些勾心鬥角的事情?但好歹他懂點曆史,看過不少電視劇,所以對於反間計這種事情可以說是耳熟能詳。
隻不過那些經過戲劇化的東西,到底能不能適用於現實之中?能!一定可以!劉福通對於蔣淳斌提出的反間計,給予了非常痛快的肯定。
而且劉福通了解一些大都的情況,在經過短暫的考慮後,認為這個計策成功的幾率非常大。
原來現在的元朝皇帝孛兒隻斤(元惠宗)並不怎麼參與朝政,而是由他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主持政事。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元惠宗也算個勤於政事、心有抱負的好皇帝,什麼扳倒權相,銳意改革之類的事沒少幹。
可後來災禍連連,天下大亂,元惠宗便漸漸意誌消沉,寵信奸臣,還迷上了男女雙修之法。
於是在至正十三年,元惠宗冊立愛猷識理達臘為皇太子,開始讓其參與政事。至正十四年末,便命中書省、禦史台、樞密院凡事先啟奏皇太子,實際等同把朝政交給愛猷識理達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