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蔣淳斌再不吝惜兵力,直接把帶過來的三萬兵馬全部投入了戰場,給廬州城外的人馬來了個反包圍。
此時率兵圍攻廬州城的將領名叫李伯升,他當初曾隨張士誠參加“十八條扁擔起義”,可以說是一位“老資格”了,與蔣淳斌交手也不少,是張士誠底下現存為數不多的有本事的人。
李伯升沒想到蔣淳斌會率兵來援,他得到的情報明明是蔣淳斌拒絕出兵啊!難道是蔣淳斌故意使詐?要知道他這可是親自率兵前來啊!
被困守在廬州城內的花雲同樣困惑,他本已做好了死守城池的準備,可沒想到竟然會有援軍到來,難道安豐之圍已解?
可當來到城牆上的花雲看到下麵的軍旗時,才明白原來是蔣淳斌率兵來援,天可憐見,自己終於得救了,廬州終於得救了,安豐終於得救了!
情緒激動的花雲此時也不再和剩下的兵士困縮於城中,而是主動扒開了已經被堵死的城門,率軍衝了出去,和蔣淳斌的援軍一起對李伯升部進行夾攻。
李伯升清楚自己的斤兩,也知道蔣淳斌和花雲的實力,加上自己已經率兵攻打了廬州城許多天,以疲憊之師對戰蔣淳斌手下的這些虎狼兵將,不用打基本上也能知道結果了。
蔣淳斌看出李伯升戰意不濃,於是進攻得更為猛烈:他沒有想過徹底吃掉李伯升這些人馬,畢竟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他所求的,隻是逼走李伯升,從而順利拿下廬州城。
加上此時花雲也率兵殺了出來,要知道他們可是在城裏憋得久了,其間估計吃了不少癟,受了不少委屈,因此現在正是發泄的好時機,一個個的見著敵兵便紅了眼,揮刀就砍,那副拚了命的樣子好像誰都攔不住。
這種陣勢下李伯升能堅持多久?因此最終折損了幾千人馬的他大敗而逃,直往安豐方向而去。
就這樣,蔣淳斌順利地解了廬州之圍,並率軍進入了廬州城。而進入了城中,蔣淳斌才知道原來花雲就隻剩下了幾千殘軍,如果自己再晚來上一段時間,那結果如何還真是猶未可知。
看到蔣淳斌率軍入城的那一刻,花雲的心情極其複雜。說實話,當初沒有選擇跟蔣淳斌一起離開,花雲一直有些愧疚,所以當後來聽說蔣淳斌發展得越來越好時,他由衷地為蔣淳斌感到高興。
可隨著形勢變化,劉福通這邊的處境卻越來越艱難,誰知這種情況下,蔣淳斌不僅刻意保持距離,而且還對處於危難中的劉福通視而不見。
花雲對此自然是極其憤慨,尤其當他得知蔣淳斌拒絕了胡大海之子胡關住的援助請求時,甚至忍不住破口大罵起來,有恩必報的觀念深深地印刻於他腦子裏,而在他的記憶中,蔣淳斌好像不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