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很強大,這是蔣淳斌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尤其是雙方在鄱陽湖上布陣完畢之後。
毫無疑問,陳友諒此時擁有著全世界最強大的水軍:他的船隻既多又大,長度竟達十餘丈,士兵能夠騎馬在上麵巡視,而且上下三層,每層都安置了大量士兵。
而且陳友諒極其腹黑,他把戰船的隔音效果做得極好,每層之間的士兵都不能相互溝通,即使上麵一層戰敗,也不會影響下麵一層的士兵,讓他們仍舊能夠安心為自己賣命。
麵對這樣的境況,蔣淳斌實在是懊惱至極,因為他手下的船隻相比於陳友諒的巨艦,實在是不值一提,甚至士兵在作戰時,都隻能仰視敵船。
不過蔣淳斌並沒有氣餒,他早就知道陳友諒長於水軍,如果自己一直消極退卻,那麼永遠也不可能徹底消滅陳友諒,必須要打敗他的水軍,自己與他交手數次,早就摸清了他的套路!
說實話,現在是冷兵器時代,武器終歸不可能有太大的差距,因此在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人,因此針對現實情況,蔣淳斌與諸將製定了一套可行的作戰方略。
簡單來說,陳友諒的船雖然大,但是機動性不好,而蔣淳斌的船雖然小,但靈活性強,所以他們就要利用這個優勢,盡可能地接近敵船,然後攀上去與他們進行短兵相接,把水戰變為陸戰。
方案定下來以後,常遇春、廖永忠和康茂才便擔下了重任,因為這是首戰,涉及到軍心士氣,所以蔣淳斌務求勝利。
於是大軍剛剛駐紮完畢的第二天,常遇春便率領著船隊開始了突擊計劃,他們求的就是這種出其不意的效果。
陳友諒沒有料到蔣淳斌的船隊竟然敢主動進攻,於是在發現敵情後,立刻派出他的巨艦迎擊,但無奈失了先機,已經被常遇春等人占據了主動權。
隻見常遇春率著眾兵士仗著小船輕便的優勢,迅速靠攏到了巨艦的周圍,爾後從不同角度對它們進行攻擊。
陳友諒的巨艦被常遇春的小船團團圍住,行動不便,想要依靠船體優勢撞擊,卻又顧此失彼,反而被常遇春利用空隙攀到了最前麵的一艘大船,然後殺掉了上麵的士兵,並俘獲了船隻。
陳友諒見自己的前軍被打亂,立刻下令讓後麵跟上,務必要將常遇春一幹人等剿滅,並奪回自己的大船。
常遇春自然不願與陳友諒硬碰硬,於是便駕駛著繳獲的大船迅速逃竄,這種情況下陳友諒又怎麼會放過他,於是便率領著船隊在後麵緊緊追擊,可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切竟然是一個圈套!
隻見陳友諒的船隊跟在常遇春後麵七拐八繞的,行至途中一個拐角處,便突然從兩邊衝出了分別由廖永忠和康茂才率領的船隊。
在那裏等候已久的伏兵見陳友諒的船隊到來,立刻集中火炮、弓弩等物,拚命向他們射擊,致使陳友諒的前鋒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瞬間就損失了二十餘條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