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齊桓公
扁鵲是戰國時期一位著名的醫生,他高超的醫術在諸侯中間享有很高的聲譽。
有一次,他來到齊國,齊桓公非常熱情地把他當作貴賓招待。扁鵲恭敬地見了齊桓公之後,耐心地說:“您有病在皮膚裏麵,若不及時醫治,疾病將會繼續發展。”齊桓公不以為意,滿不在乎地說:“我沒有病。”扁鵲走了之後,齊桓公對自己的手下說:醫生總是貪圖財物,把沒有病的人說成是有病的,然後“治”好了說是自己的功勞。五天之後,扁鵲再次拜見了齊桓公,他又說:“您的病到了血脈裏,若再不及時醫治,就會更加重了。”齊桓公還是一臉無所謂的樣子,說道:“我沒有病。”扁鵲走了之後,齊桓公非常不高興。五天過去了,扁鵲再一次拜見齊桓公,他說:“您的病到了腸胃裏麵,若不醫治,病就更灶。”齊桓公還是不做理眯。過了五,扁鵲見了齊桓公之後,一句話也沒說就走。齊桓公派人詢問,扁鵲說:“病在皮玫、肌肉的時候,用湯燙就可以治療;若是病在血脈裏,針灸也能治好;若是在腸胃裏麵,藥酒或是酒劑也是能夠治好的;現在病在骨髓裏麵,即使是主管生命的神靈也沒有辦法了!如今,齊桓病已經在骨髓裏了,所以我就不詢問了。”五天後,齊桓公感覺身體不適,於是派人去找扁鵲。此時扁鵲已經逃走了。齊桓公也因為他的病不能醫治而死去了。
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著名君主,他在位的時候,經常受到北方胡人以及中山國的騷擾。他立誌改革,決心奮發圖強,富國強兵。於是他就在春天周遊各地,考察各地的形勢。
回來之後他召見大臣樓緩,談起先王沒有完成的事業以及趙國目前的局勢時,對自己的改革已經有了計劃,他說:“現在中山國這個地方位於我們的心腹之地,北方又有燕國,東邊還有胡人,西方臨近臨湖、樓煩(今山西省西北部的保德、岢嵐、寧武一帶)、秦等國的邊界,但是現在我國卻沒有強兵防守,這樣下去就會斷送我們的江山,我們該怎麼辦呢?凡是要立下驚世駭俗的功名,一定會受到背離世俗的譴責。我決心讓大家改穿胡服、學騎馬、練射箭。他們的衣服輕便,打起仗來方便自如,能夠迅速提高我們軍隊的戰鬥鬥力。”樓緩認為呢?”肥義聽說後,鼓勵趙武靈王說:“我聽說做事舉棋不定就會失敗,猶豫不決也會受到批評。大王現在應該做好承受世人譴責的準備,不要再考慮天下的非議了。”趙武靈王聽後,說:“好,不管別人說我什麼,我也一定要這樣做。”在取得了肥義的支持之後,趙武靈王親自示範,首先穿上了胡服。為了減少阻力,趙武靈王又讓自己的叔父公子成也穿上胡服。可是,公子成並不讚成趙武靈王的做法,他說:“中原是聰明睿智的人居住的地方,是文明開化的地方,更是其他民族爭相仿效的地方,如今大王置此不顧,反而學習胡人,這種做法違背民意,還可能激怒付慕原的人,使他們遠離中原。”後來,趙武靈王利用探病的機會親自公子成家做工作。他耐心地闡述了胡服的用性,並且還講述了聖人為國為民而因地製宜的事例。公子成聽了之後深受啟發,由反對改本轉為擁護改本。趙武靈王親賜他一身胡服。到了第二天,公子成就穿了胡服上朝,趙武靈王也親自下發了全民改穿胡服的命令。
但是,命令下發之後,還有許多大臣並不願意,於是趙武靈王就耐心地勸導,最後說得他們啞口無言。很快,胡服騎射就在全國推廣開來。
胡服騎射大大提高了趙國的軍隊戰鬥力,中山國在趙國的進攻下節節敗退,最後終於被趙國消滅了。
田忌賽馬
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軍田忌非常喜歡賽馬。他經常和齊國的公子們賽馬。但是,田忌卻常常因為自己的馬跑不過別人而輸掉比賽,為此損失了大量金錢。
當時,田忌的賓客孫臏看到參加比賽的這些馬的腳力都差不多,大致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於是他就胸有成竹地對田忌說:“盡管下最大的賭注,我能夠保證您獲勝。”田忌就聽從了孫臏的話,與齊威王以及公子們下了千金的賭注。到了比賽的時候,孫臏對田忌說:”以前您失敗,主要是因為您用上等馬與他們的上等馬比試,中等馬與他們的中等馬比試,下等馬與他們的下等馬比試。您各個等級的馬都不如他們的馬,所以會失敗。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同他們的上等馬比試,用您的上等馬同他們的中等馬比,用您的中等馬同他們的下等馬比三場比賽完畢之後,齊威王目瞪口呆,田忌僅僅輸了一場,卻贏了兩場比賽,獲得了齊王的賞金。田忌非常高興,他就把孫臏推薦給了齊威王。齊威王對孫臏也非常佩服,立刻拜他為軍師。
孫臏與龐涓
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年輕時,他與魏國人龐涓一起跟隨鬼穀子學習兵法。後來龐涓回到魏國,擔任了魏國的將軍。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孫臏,就騙孫臏來到魏國,並在魏惠王麵前說孫臏的壞話,然後編造了一些罪名,把他的膝蓋骨挖去了,還在臉上刺了字,孫臏就這樣成了一個殘疾人。
後來,齊國的使者出使魏國,他們知道孫臏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於是暗地裏將他送到了齊國,大將田忌把他招至門下。田忌在與齊威王和諸公子賽馬時,孫臏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能,幫田忌贏了比賽。為此,田忌把他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拜他為軍師。
公元前354年,魏國攻打趙國。麵對魏國強大的軍力,趙國快抵擋不住了,於是向齊國求救。齊威王聽說後,派孫臏擔任主將。孫臏立刻推辭說:“我現在是一個受過刑罰的人,不適合做主將。請大王換個人吧!”於是,齊威王讓田忌任主將,讓孫臏任軍師。
田忌本來打算直接去救趙國,可孫臏卻說:“打仗就像解開一團亂絲,不能硬拉亂扯。現在魏國正在集中全力攻打趙國,國內僅僅剩下為數不多的弱兵老將,如果我們現在就去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國的軍隊自然會去救援,那樣趙國的圍自然就解了。”田忌未用了孫臏的計策,軍隊果然立刻回援。疲勞的魏軍在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與齊國的軍隊相遇,結果大敗。
又過了十三年,魏國聯合了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在百般無奈之下,又向齊國求救。齊國這次還是派田忌領兵出發,直奔魏國國都大梁。魏國的主將龐涓聽說這個消息之後,立刻帶兵防守。可是,齊國的軍隊星夜兼程,已經越過邊界,一直奔向魏國了。孫臏這時對田忌說:“魏國兵強馬壯,一直輕視齊國。
他們一定認為齊國的士兵會害怕得不敢戰鬥。我們要利用他們的想法,引誘他們中計。第一天我們造十萬個煮飯用的灶,第二天我們造五萬個,第三天我們僅僅用三萬個。敵人一定會認為我們的士兵天天在逃亡。”田忌立刻采納了這個計策。
龐涓跟蹤了齊國的軍隊三天,他發現齊國的鍋灶天天在減少,不禁心花怒放道果然不出我所料,三天就跑了一半多的兵。”於是,他隻派了部分精兵盡力追趕。
孫臏估算了一下龐涓的行程,知道他會在當天傍晚趕到,於是在馬陵(今河南範縣西南)這個險要的地方埋伏了軍隊。他還讓人把一棵大樹的樹皮刮去,在樹上麵寫了一行字:“龐涓死在這棵樹下。”他還派了一萬名弓箭手,讓他們分頭埋伏在兩旁的樹林裏,並交代說:“等到火光一閃,你們就立刻放箭。”這天夜裏,龐涓率軍追趕,到這棵樹下時隱隱約約看見了樹幹上麵的字,於是命人點火觀看。字還沒有看完,就見有人中箭的聲音。魏軍立刻亂成一團,一會兒就敗退了。龐涓知道自己的失敗已成定局,於是拔劍自殺了。
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的秦國當時地處西方,其他的諸侯國都把其當作蠻夷,很少與它交往。事實上,秦國在各方麵確實與他們相比差了一大截,而且新興的魏國也一直對他虎視眈眈,不久就奪去了河西(今陝西渭南地區)的一大片地方。秦國就在這樣的形勢下改革了。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君主秦孝公即位,他打算把勢力向東方擴展,於是四處網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不論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隻要能夠讓秦國國富兵強,就會受到重用。在這樣的政策之下,不少人紛至遝來,他們都想來這裏尋找機會。
秦孝公的政策也吸引了衛國的貴族商鞅。他來到秦國,通過孝公的寵臣景監求見秦孝公。他對秦孝公說:“要想使國家富強起來,就必須重視農業;要想使國家強大起來,
打算提高農民和將士的地位,紛紛起來反對,秦孝公很為難,他雖然讚同商鞅的做法,但是由於反對的人太多了,加上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暫時把事情擱下了。兩年過去了,他的位置坐穩了,就正式拜商鞅為左庶長(爵位名。秦漢時期二十等爵的第十級),並對大臣們宣布:“從今天起,改革的事情全部由商鞅來決定。誰若是敢違抗他的命令,那就是違抗我的命令。”公元前356年,商鞅起草了一個初步改革的法令,秦孝公完全同意,讓他在全國推行。為了取信於民,商鞅就讓人在南門豎立了一根大木頭,規定說:誰若是能把這根大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他十兩金子。不一會兒,旁邊圍了很多人,大家交頭接耳地議論,都猶豫不決,因為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商鞅聽傳了出去,全國都知道了國家講信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