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在我國數千年的曆史文化中,文學是非常燦爛的一頁,是人類知識與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孩子們不可不了解的寶藏。文學不僅能夠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視野,還能夠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寫作能力,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大有裨益。

本書介紹了21部中國文學名著,其中包括《三國演義》、《家》、《紅樓夢》等中學生新課程標準建議的課外文學讀物,另外還有《西遊記》、《水滸傳》、《儒林外史》、《阿Q正傳》、《平凡的世界》等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古今名著。

本書在介紹每部文學作品的時候,都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將作品及作者簡介、內容梗概、給孩子的啟迪展示給讀者。

第一部分是作品及作者簡介,該部分主要介紹本作品和作者的基本情況,屬於文學常識,是現代青少年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比如,《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他生於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逝世於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一生經曆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曆五朝。《西遊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優秀的長篇神話小說,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合稱為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的成書過程與《水滸傳》、《三國演義》類似,都是在一定史實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民間流傳和曲藝、戲曲、話本等的創作,最後由一位作者做總結性的再創作而寫成。

第二部分是作品內容梗概,主要講述該書的故事發生、發展過程和主要情節,該部分可以讓孩子了解本書的主要內容。書中的內容梗概是故事的精要濃縮或選編,基本上保持了原著的寫作風格,讓孩子在掌握原著內容的同時,能夠對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大概的了解。

比如,在《三國演義》的內容梗概中寫道:漢靈帝中平元年,張角兄弟發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當時,劉備、關羽、張飛都去看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為國出力之心,所以一見如故,被張飛拉到自家莊後的桃園飲酒。最後三人對天盟誓,結拜為弟兄,一道去投了劉焉。對接下來的故事如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等都描述得活靈活現。

第三部分是該作品給孩子的啟迪。每一部文學作品,尤其是名著都有深刻的曆史意義和啟發意義,在編寫此書的時候,我們把給孩子的啟迪作為一個重點部分來寫,讓孩子在了解文學作品的同時,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比如,《西遊記》是圍繞著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而展開的,他們一路上曆盡千辛萬苦,降魔除妖,曆經八十一難,功德圓滿,終成正果。這告訴孩子一個深刻的道理:想要辦成一件大事,大家必須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奮鬥;而且遇到挫折和失敗也不能氣餒,要努力拚搏直至成功。同時,故事中還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較好的學習榜樣,就是要學習孫悟空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精神。此外,孩子們還要學習孫悟空善於分辨真假善惡,雖然我們沒有孫悟空那般神通,但隻要孩子們學會分辨真假善惡,在以後不斷成長過程中就不會被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從而掌握去偽存真的本領。

為了讓孩子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文學知識,了解更多的文學名著,我們本著科學務實的態度編寫了此書。

為了適應孩子們的記憶特點,增強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本書在語言敘述上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並且采用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方式安排內容板塊,力求做到讓孩子更輕鬆地閱讀本書。希望本書能夠得到青少年讀者的喜愛,從中汲取精神養料,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遠大的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