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尼從小就喜歡小動物,對小動物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常常與動物們一起玩耍、交談,大腦裏裝滿了它們生動有趣的故事。他說:“我熟悉雞、鴨、鴿子的樣子和習性。我覺得他們聽得懂我的話。有一隻叫瑪莎的小母雞,我一叫它的名字,它就過來,在我手裏下個蛋。”
與動物們的相處與交流,激發了迪斯尼的創作欲望。他非常想把他所喜愛的動物們畫出來,家裏沒有繪畫用的紙,他就在粗糙的手紙上畫。幸好一位阿姨送給他一大本圖畫薄和一盒蠟筆,迪斯尼這才如虎添翼。
迪斯尼便整日臨摹,越畫越好。有一次,一位叫舍伍德的醫生看中了他的畫,出五角錢把他的畫買去。十五歲那一年,迪斯尼認為,自己將來有可能當一名畫家。
後來的沃爾特·迪斯尼,先後當過救護車的駕駛員,在電影廣告公司工作過,自己創辦過動畫片製作公司。直到1923年,迪斯尼在好萊塢和哥哥羅伊一起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動畫製作公司”,這是今天迪斯尼娛樂帝國的真正開始。
1928年,迪斯尼先後創作出三部以米老鼠為主人公的卡通片。迪斯尼對影片質量要求極為嚴格,影片中細致的動作需要人工手繪兩萬個畫麵,迪斯尼卻做到了;資金用光了,迪斯尼賣掉了他心愛的跑車,他要把影片作得盡善盡美。到1930年,米老鼠已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角色。
迪斯尼一生曾多次由於其創造性的藝術形式而獲獎。1939年,迪斯尼獲得美國電影學會頒發的“學院獎”。他親自參與製作的六百部電影和動畫短片共獲得了二十九個奧斯卡獎和數百個其它獎項。1965年,美國總統約翰遜授予迪斯尼“總統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對世界藝術的特殊貢獻。
●美國火箭之父馮·布勞恩
馮·布勞恩,著名科學家,1912年生,德國人,後加入美國籍,畢生從事火箭和宇航技術研究。布勞恩是美國發展航天事業的關鍵人物,曾任馬歇爾航天中心主任職務,被稱為“現代火箭之父”。
1969年7月20日,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宇宙航空中心,第一次發射了載人登月球的“阿波羅11號”飛船。這隻重四十多噸的飛船,是由“土星5號”火箭發射的。它全長110米,直徑10米,起飛重量達2900多噸,就像一幢巍峨的大樓。發射非常成功。“土星5號”帶著“阿波羅11號”飛船,拖著長長的火焰騰空而起,衝向指定的軌道。
載人登月成功了!這件事轟動了全世界。實驗基地的人們,更是為此而感到驕傲。他們把一個身材魁梧的人高高舉起,以向他表示熱烈的祝賀。原來,這個身材魁梧的老人,就是這次實驗的主持人、被人們稱為“現代火箭之父”的布勞恩。
布勞恩在很小的時候就對自然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天,他忽然問母親:“月亮上有什麼東西?”
母親雖然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天文愛好者,但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隻是鼓勵她的兒子說:“這需要人去探索。”
不久,到了布勞恩的生日。按當時家族祖傳的習慣,父母應送給兒子一隻金表,但是母親卻例外地送給了他一架天文望遠鏡,以滿足兒子對觀察星空的好奇心。
在母親的影響下,布勞恩從孩童時代起就萌發了到其他星球旅行的幻想。當時,已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用火箭發射登月工具的設想,有不少科學家都在設計自己的火箭。
年僅十歲的布勞恩竟然也投身於這個行列,開始模仿大人的試驗,設計起自己的火箭來。
布勞恩把父母平時給的零花錢都積攢起來,用這些錢到商店裏買了六支特大的焰火,把它們全部紮在一輛滑坡車後麵,然後推到鬧市去試驗。點火以後,這輛車像離弦的箭,直向前方衝去。行人被嚇得目瞪口呆,而布勞恩卻高喊:“成功啦!成功啦!”
布勞恩因有破壞公共秩序之嫌當場被警察抓住,幸好沒有造成傷人事故,才由父親出麵把他領回了家。
由於布勞恩廢寢忘食地試驗火箭,差一點兒把學業都荒廢了。他年終考試幾門功課不及格,險些要被學校勒令退學。有一次布勞恩買了一本名叫《通向星際空間之路》的書,書中的數學公式很多,可是他大都看不懂。老師告訴他要弄懂這些公式,必須認真學好數理化各門基礎課。
這件事對布勞恩觸動很大。他認識到要實現自己到其他星球旅行的理想,不學好功課是沒有希望的。布勞恩暗下決心,要學好各門功課。從此,他的學習成績很快就提高了。這為他的飛行奠定了基礎。
●在祖父懷裏聽審的女孩甘地夫人
甘地夫人,著名政治家,1917年生,印度人,任印度總理四屆,長達十六年,當時被稱為國際“風雲人物”。
甘地夫人誕生在印度阿拉哈巴德的阿南德宮。她出生於名門望族,是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尼赫魯的獨生女兒。她的降生給家中帶來了吉祥如意的喜氣。家人給她命名為“英迪拉·普裏雅達希妮”。這在印度語中是“好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