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外國篇(下)(4)(2 / 3)

一次,老師給蓋茨所在的四年級學生布置了一篇有關人體特殊作用的作文。要求四五頁的篇幅。結果蓋茨利用他爸爸書房裏的百科全書和其他醫學、生理、心理方麵的書籍,洋洋灑灑地一口氣寫了三十多頁。又有一次老師布置同學寫一篇不超過二十頁的故事。蓋茨浮想聯翩,竟寫出長達一百頁的神奇而又曲折無比的故事,使老師和同學都十分驚訝!大家說他:“不管蓋茨做什麼事,他總喜歡來個登峰造極,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然他是不會甘心的。”

蓋茨在體育和社會活動方麵也表現出這種不落人後的精神。有一次暑假童子軍組織八十公裏徒步行軍,時間是一個星期。他穿了一雙嶄新的高筒靴,顯然新鞋不大合腳。每天十三公裏的徒步行軍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盡了苦頭。第一天晚上,他的腳後跟磨破了皮,腳趾上起了許多水泡。他咬緊牙關,堅持走下去。第二天晚上,他的腳紅腫得非常厲害,開裂的皮膚還流了血。同伴們都勸他停止前進,他卻搖搖頭,隻是向隨隊醫生要了點兒藥棉和紗布,包紮了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繼續上路了。就這樣他一直堅持至,一個途中檢查站。當領隊發現他的腳發炎嚴重,下令醫治,才中止了這次行軍。蓋茨的母親從西雅圖趕來,看到他雙腳潰爛的樣子時,難過地哭了,直埋怨兒子為什麼不早點兒停止行軍。蓋茨卻淡淡地說:“可惜我這次沒有到達目的地。”

蓋茨上的湖濱中學是一所富有的私人學校,很早就購進了當時十分昂貴的終端設備。蓋茨很快就成了學校知名的計算機迷。

蓋茨和他的小夥伴一起,整夜把自己關在計算機房裏,在裏麵反複撥弄,操作機器,一幹就是好幾個小時,完全忘記了外麵的世界。

凡是能弄到手的關於計算機方麵的資料和書籍,蓋茨總是百讀不厭,並且能夠舉一反三,把所學的知識有機地聯係起來。

客觀地講,蓋茨不是玩計算機的計算機迷,而是研究計算機的計算機迷。他將書上或文章裏提到的計算機程序編製方法和提出的各種問題,一一拿到計算機上去檢驗。他將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和從操作中得來的經驗聯係在一起,每天都有新的發現和體會,這使他常常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在數學和自然方麵蓋茨比同班同學也更勝一籌。湖畔中學是一所專門招收超常男生的學校,它以嚴格的課程要求而著稱,是個“連啞童都聰明的”地方。這裏允許學生們按自己的興趣自由發揮,去通達他們希望的極至。正是這裏給了蓋茨成功的機會和道路。

七年級時,蓋茨開始學習電腦知識。十六歲時,他就能寫一些程序了,二十歲時,他被哈佛大學錄取。每天下課後蓋茨總會到學校機房學習研究各種電腦程序。之後,他被懷疑使用學校的電腦來賺錢,進出機房受到了控製。這使蓋茨非常生氣。於是他從哈佛退學,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湖畔程序設計者集團。蓋茨宣布道:“讓我們喚醒這個世界並給它推銷點兒東西吧!”那就是之後聞名世界的微軟公司。

●飛人喬丹

喬丹生於1963年2月17日。那時喬丹一家住在紐約布魯克林黑人區。那裏充斥著街頭暴力和毒品。後來他們一家遷到了北卡羅萊納州的威明頓。那是一個隻有幾萬人的小城,終年吹拂著溫煦的海風。喬丹的童年時光大部分就是在那裏度過的。

“我童年時期是家中的‘敗類’,整日朝思暮想的就是打籃球。”喬丹在他的自述中這樣形容他的童年。

喬丹的父親是一個勤勞的機械修理能手。他從不去店裏修東西。麵包爐壞了,他自己修;汽車需要換油了,他自己換。喬丹的兩個哥哥都繼承了父親的這種秉性。父親希望小喬丹也像他一樣,他有意耐心地培養喬丹在這方麵的興趣,經常把小喬丹帶到車庫,讓小喬丹幫他幹活。然而,他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