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養心教育(17)(1 / 3)

在孩子有了成為某一領域的頂尖人物的誌向的時候,再對孩子進行價值觀的引導,人活著總得活出點人樣來,如果能夠對祖國、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那就是活得很有名堂的人,這就是“弘毅之誌”的培養了。其實,這些在成人看來是空話的話,孩子是很在乎、很認真的,之所以最後孩子也沒了興趣,還是父母給教壞的。

2.把弘毅之誌這一總目標與孩子的階段性目標相結合進行教育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長們總會把孩子誌向的總目標拆分為很多個與孩子現實聯係緊密的階段性目標,讓孩子在弘毅之誌的指引下完成一個個成長中的目標。

由於“弘毅之誌”是一個長遠的目標,或是一個人人生的最高目標,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容易流於空談。所以,我們要明確在對孩子進行“誌向教育”時,應將“弘毅”之誌看做一個總的指導目標,不宜一而再、再而三地隻提“弘毅之誌”。提多了,由於離孩子的生活很遠,就會變成大話、空話,.起不到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要把“弘毅之誌”與孩子的近期目標結合起來進行教育。

教會孩子將自己的目標分成階段性目標來實現。

一位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長這樣說道:“我們給孩子確立的‘弘毅之誌’是以後要成為一個鋼琴家,用自己的音樂來為大家帶來快樂。然後我們給孩子確定一個階段性目標,本周要練多少曲子,幾個月以後,我的鋼琴應該達到幾級。當孩子的近期目標實現了,及時加以鼓勵:‘你離成為一名偉大的鋼琴家又近一步了。’然後,幫助孩子再確立一個新的階段性目標。孩子這樣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地實現,從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有助於增強自信心,也不會覺得奮鬥的過程很無聊。這樣就不會使得‘弘毅之誌’的教育因為太空、太大而流於空談,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3.給孩子講在孩子定的誌向方麵的傑出人物的故事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長們在孩子小時候就會給孩子講很多傑出人物的故事來啟迪孩子。

通過對傑出人物的故事和成就的講解可以刺激孩子成為這一方麵的傑出人物的欲望,這樣就可以不斷鞏固孩子所立的“弘毅之誌”。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長們在給孩子講傑出人物的成就的時候,重心並未放在傑出人物自己有多成功方麵,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傑出人物由於為國家、為社會做了什麼貢獻,而使得他們備受大家的肯定和尊重。把重心放在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上來講可以防止孩子形成自私的心理,這才符合“弘毅之誌”的培養目標,也是這些家長的高明之處所在。

4.給孩子強烈的心理暗示:你一定可以成為下一個某某方麵的大家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長們總會根據孩子的特長不斷暗示孩子會成為這一領域的大家。

家長就是要讓孩子認識到“弘毅之誌”的實現,就是一個人最大的成功,而孩子有這方麵的天賦,隻要努力,完全可以成為這方麵的傑出人物。

國際著名語言學家馬丁教授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幾乎90%在品質、意識和智力方麵有傑出表現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時期都受到過來自親人的積極的暗示,最多來自母親,有的來自父親、老師、祖父母等等。、孩子經過長期的這種心理暗示,漸漸會有一種我就是要成為這方麵的傑出人物的意識。有此意識以後,在實現階段性目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才會咬緊牙關挺過去。如果沒有“弘毅之誌”作為引導,孩子很可能半途而廢。

總之,對於孩子的“誌向教育”,必須教會孩子立“弘毅之誌”,同時,又要把弘毅之誌與階段性目標相結合,以“弘毅之誌”作為指導,再讓孩子從階段性目標的實現中找到自信和快樂,這樣,孩子才能不至於半途而廢,這正是誌向教育的秘訣所在。

秘密十五:終極價值觀不可或缺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會與孩子探討“人為什麼要活著”

和“未來要到哪裏去”之類的終極問題嗎?你會與孩子談信仰嗎?令人驚訝的是,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長們卻很重視這些我們不願意或認為太高深而不敢與孩子談的問題。

人活著究竟為什麼太高深了吧?這個問題誰能回答?能回答的答了也許等於沒答:活了一輩子也不知道;知道的也不等於別人就認同。果然高深!

可要命的是:最高深的問題,往往就是小孩子最喜歡問的問題。還記得孩子問的那些高深的問題嗎?

“我從哪裏來?”你或許覺得這個問題好回答,可孩子接著又會問:

“那我為什麼會來?”“我會死嗎?”你或許覺得這個問題好回答,可孩子接著又會問:“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裏?”

但我要說的是,難回答,並不等於不能回答,沒標準答案也並不代表自己的答案就不準確。關鍵在於你願不願意去引導孩子思考這個問題,懂得思考這些問題的人才會有明確的價值定位,樹立對“真、善、美”的信仰。

對孩子的成長而言,這些高深的問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