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妙用勝變技巧(1)(1 / 3)

在應變過程中,一定要加強自己的時效觀念,訓練自己管理時間,看準時機,把握時機,利用時機的能力,以攻為守。先發製人,爭取變化主動權。在實踐過程中消除自己對變化的抵製心理,打破陳俗陋規,以新穎獨特的行事方式,發現潛在的商機,借用常規,超越常規,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複雜多變的現實生活中靈活多變,環環相扣,計計相連,想盡一切辦法,達成自己的目標。

52.妙用變化時機

□領悟時機的奧秘

世間萬物時刻都處在運動之中,在這不間斷的運動中,包含著無數變化的時機。能否抓住這樣的時機,不但是時間管理成敗的關鍵,也是關係事業成敗的關鍵。

我國古代,時機理論就非常豐富。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把珍惜時機的道理發展成為“任時”,即依賴時機;“樂觀時變”,即要樂於觀察時機的變化;“既饒爭時”,即要爭取時機。還提出了“取予以時”,即取和予均以時機而定。孫武在《孫子兵法·火攻篇》中專論發火時日。認為火攻必須選擇幹燥之日,起風之時才能湊效。諸葛亮在《將苑·智用》中提出了順天因時。具體為“敵有滅勢,因勢破之”,“形勢便利,爭先據之”。他指出,敵人的破滅之勢是破敵的大好時機,如果不失時機,造時而動、及時迫之,則可因勢破之,大獲全勝;他還指出,如果有形勢便利之處,則爭先據之,就會勝敵人,如果對方先得爭地,則耐心等待,候其自變,然後擊之,以戰勝他人。從下麵一些古代諺語可以看出自古以來人們都很重視時機,這些諺語對我們生活的今天同樣會有很多啟發:

△“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

△“時來易失,赴機在速。”

△“時不可在,機不可失。”

△“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趨之,唯恐弗及。”

□看準時機把握時機

時機常常藏在表麵現象之下,它常常是不期而至,不告而別,來無蹤,去無影,所以人人常把自己能否碰到好機會,歸結為“運氣”,有的甚至認為是命運的安排。其實,機會之所以是機會,就因為它是幫助人們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如果人人都看得出來,隨時都能拿來用,那就不叫機會。機會的隱蔽性應該是一種必須,他隻給予那些目光敏銳、頭腦聰明、有準備的人。雖然機會難以預料,卻不是唯有命運之神可以操縱的,一個善於變化的人,同樣可以把握時機。

“弱者等候機會,而強者創造機會”。時機雖受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但不管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經過個人的努力,時機是可以把握的。美國有位學者曾通過對奧林匹克運動員、總經理、宇航員、政府首腦以及其他獲得成功者的多年探訪,逐漸認識到成功者絕非因為特權環境、高智商、良好教育或異常天賦的結果,同樣也不是一時走運,而是由於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認識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目標;迎接挑戰,適應生活。他把這三點稱之為“成功者的優勢度”,是成功者與普通人之間存在著的一種微妙的差別。

把握時機的並非命運之神,而恰恰是我們自己。正如伊壁鳩魯所說:“我們擁有決定事變的主要力量。因此,命運是由自己來掌握的,願我們人人都成為自己幸運的建築師。”

看準時機是把握時機的前提,看準時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

△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時機往往是一瞬即逝的,有時甚至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出現,如果不具備敏銳的觀察力,也就不可能發現時機,看準時機,並抓住它。

△提高自己的預見能力。大多數將要發生的事都是由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所決定的,緊緊抓住現在這個時機,采取行動,就會減少將來的麻煩,或在將來能得到好處。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曾說:“認為隻有在時機到來時,才能作出選擇的人,在領導同代人的事業中是不會取得成就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很少通過自覺的努力來設計今後的自己,預測未來的可能性並照此行動。

△提高洞察力。科學的洞察力,就是俗話所說的“一眼看穿”的能力,它表現在能迅速地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對一些表麵上似乎不同的事物,能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彼此之間的聯係。在事物未萌發時便能科學地預見其出現,是一等洞察力;在事物萌芽狀態時能正確地認識它的性質與意義,預見它發展的趨勢,是二等洞察力,事物成長起來以後才能認識它,屬於三等洞察力。很明顯,卓越的洞察力是審時度勢、看準時機的關鍵。

△要有自製力。看準時機的要害是一個“準”字,過遲的行動固然會貽誤時機,過早的行動則往往是欲速則不達。審時度勢就是說我們既不能犯“急性病”,也不能犯“慢性病”,不能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掌握“準”字沒有靈丹妙藥,它是一種智慧與自製力的結合體。另外,也要了解其他人是如何看問題的。我們的每時每刻都是與所有的人共享的,每個人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情,因此,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對看準時機也是非常重要的。

□尋找時機利用時機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被許多機會包圍著,隻要你善於發掘,有效利用就能為自己帶來利益。每一位朋友,每一個客人,每一次交談,每一次聚會,每一項工作都會給我們帶來機會。問題是你肯不肯尋找,肯不肯為改變自己的現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