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僵化、凝固不變的傳統觀點來看待和處理新問題,是應變的誤區之一,英國管理學家薩爾指出,一個成功的公司會因種種原有的成功模式而形成“行為慣性”,如果管理者不能打破常規,隨機應變,擺脫這種行為慣性的束縛,公司必然會走向衰敗。那麼怎樣才能解除這種慣性行為和抵製心理呢?
△允許有過渡適應期。麵對自己不願承認的變化,心理上總有一個適應過程,一下子拋棄原有的思想觀念,投入全新的應變環境中,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從心理給自己一個適應期,但是時間不要太長。充分渲泄抵製心理的負麵作用,麵對新的變化人們往往會表現出擔心、恐懼和憤怒,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一味壓製這種情緒,強迫自己適應新的變化,讓這些負麵心理有一個發泄的渠道。比如說你是一家公司的領導,應該在這一時期經常召開會議,讓大家相互討論,甚至相互爭論,發泄他們心中的不滿和擔心,在大腦中騰出一些接受新變化的空間。
△重新審視原有模式。分析原有模式給自己帶來的成功和利益,發現它優越的地方,然後再看一下,形勢變化時,原有模式帶來的不利影響和被動局麵。
△分析新變化的原因及發展趨勢。形勢變化總是由某一現象或某一線索為轉折點的,這時你不要停留在表麵現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盡可能多地搜集到引起變化的因素,總結出變化的深層原因。
△預測因循守舊、用原有模式處理新問題的後果。發現了形勢變化的深層原因之後,假想用原有模式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造成什麼樣的損失。
發掘新模式帶來的好處,觀察其他人采用新模式帶來的變化和主動行為,再發掘還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然後新舊兩種模式相比較,結合原有模式的可用之處,探索出能適應新變化、並能超越現有新模式的最佳方案。
□打破俗套震懾人心
英格麗·褒曼是世界聞名的電影和戲劇表演藝術家,曾三次獲得奧斯卡獎。他不僅容貌秀麗,而且頭腦聰穎,智慧過人。
18歲的時候,英格麗·褒曼報考瑞典的斯得哥爾摩皇家戲劇學校。由於這所學校明星倍出,因此報考人數也很多,競爭很激烈。為了在考試中脫穎而出,褒曼決定另辟蹊徑,爭取贏得這次有關前途命運的勝利。
當時的戲劇表演中,像《茶花女》、《麥克白》等這樣一些表現嚴肅、主題沉重的劇目極為盛行,所以多數人在報考時都選用這些劇中的片段作為試演的小品。
褒曼經過反複思考,決定選用一個較輕快的、由一個不太出名的作者寫的劇本。這個劇主要描寫一個活潑、漂亮的農村姑娘,大膽地同一個愛她的小夥子調情。其中有一個情節是這個姑娘躍過一條小溪,跑到小夥子麵前,雙手插腰對著小夥子大笑。英格麗·褒曼就選用了這個情節作為開頭。
考試開始,輪到英格麗·褒曼出場了。隻見她飛跑著,一個箭步從側幕魚躍而出,這樣騰空一跳跳到了台上。然後,她雙手插腰,站著,就在舞台上無所顧忌地嬌笑不止。
這樣一個亮相一下就震住了全場,也震住了那些考官們。這大概是考試評委們第一次見到這樣一個能震懾人心、活潑健康、充滿生機和激情的形象。於是,還不等褒曼說出台詞,評委們就在底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一致稱讚褒曼那種舞台上的自信和那種先聲奪人的氣勢。就這樣,不等英格麗·褒曼繼續演下去,評委們就高聲叫“行了,下一個出場。”就這樣,褒曼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褒曼在考試時脫穎而出,除了她個人素質很好之外,還在於她深知一個道理:要想成功,打破俗套、一反常規並出乎常人預料,有新奇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缺少的條件,要引起眾人的興趣,必須采取與眾不同的方法。
□敢於“墾荒”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是美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時期。大多數美國人也開始利用這一段有利時機大力發展自己的事業。
在這種背景下,威爾遜從軍隊退役回家,在家鄉做些小商品零售業務,但由於經營不得法,生意很不好,在短短的一年中,他賠掉了十幾萬美元。
有一天,心情極度沮喪的威爾遜在孟斐斯市郊區散步,突然,他看到這裏有一塊荒廢的土地,由於地勢低窪,既不宜於耕種,也不宜於蓋房子,所以無人問津。就在這時,一個絕佳的投資計劃在他的頭腦中形成了。於是,他連忙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打聽,看看能否以低價收購這塊土地。
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答複之後,他立即結束了自己零售商的業務,以低廉的價格買進這塊低窪的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