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帕拉卡斯(1 / 3)

從北極出發的深海輸送帶,在南大西洋混合了南極的冰水,變成巨大水體,在南緯六十度,慢慢繞著南極這座冰凍的大陸,沿同一個方向打轉,形成世上最長的連續洋流——南極環流,其運送水量是全球所有河流總量的一百倍。南極環流在極地東風的吹動下,無盡地向西流動,在地球的末端逆時針方向旋轉,與地球自轉方向剛好相反。南極環流接駁了大西洋、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盆地,並同時作為三者交流的主要渠道,同時令溫暖的海水隔離南極洲,使南極大陸維持其巨大的冰原地貌。

南極環流繞著南極打轉時,這個龐大水體的邊緣清晰可見。因為海洋表麵溫度急劇改變,有一股明顯的冷水往南流,溫水則往北流。南極環流北緣的明顯界限,是冷水變成溫暖亞熱帶水的地方,浮遊植物在這裏蓬勃生長,形成南極周遭的巨大圓環。在兩個冷暖水體交彙的鋒麵,深海的養分被水攪到陽光照耀的海麵。就像所有陸地植物,浮遊植物也需要光與肥料,在上方陽光與下方礦物質的輔助之下,這些渺小植物大量增加與生長,形成海洋的雨林跟牧草地,肉眼本來看不見它們,但是放大數百倍之後,它們就跟樹跟花一樣美麗。浮遊植物被無數渺小動物吃掉,渺小動物被大型生物吃掉,這個模式一直延續到食物鏈頂端。信天翁可以輕易地發現這個狹窄的富饒覓食區,它們經過長途飛行來到了這裏,填飽自己的肚子,並給孩子帶回食物。開放的海洋是信天翁和企鵝的家,它們終身四處流浪,追隨著廣大的南極洋流。但是,這條水流環繞冰封大陸的時候潛藏了一個大驚喜,冰冷黑暗的海洋裏竟然有鮮豔珊瑚組成的花園。這些珊瑚並非隨處可見,它們大多生長在巨大海底峽穀的穀底。峽穀讓南極海岸的水流到深海平原,並且帶來珊瑚賴以為生的大量食物微粒;而其它區域截然不同,有些海床貧瘠而且傷痕累累,這個部分的海床被巨大冰山犁過,冰山的深度極深,它們劃過並破壞海床。

在南極環流的較低緯度,也就是南緯四十度,有西風帶作用下的西風漂流向東環繞,形成所謂的南極洲環流。受到世上最強氣流的推動,洋流不停地往東,直到在太平洋遭遇火地島的阻遏,因此合恩角周圍的海域,是世界上自然條件最惡劣的地方之一,暴風不停的呼號著,掀起的海浪高達三十米。在南美洲的末端,南極洲冰冷的水向兩側的高緯低緯分流,形成向低緯度的補償流——秘魯洋流。秘魯洋流舊稱洪堡德洋流,沿著南美西海岸往上走。這是一股湧升流,強有力的洋流從海洋的底部升起。秘魯洋流沿著海溝向北走了三千公裏,它的深度跟安地斯山脈的高度一樣。沿路深不可測的海溝是秘魯洋流肥沃多產的原因之一,深淵裏動植物的屍骸讓冰冷的海水充滿養分,強風吹動上層的海水,將冷海水帶到海麵,養分向上湧了出來,造就了世界上最富饒的海洋生態係統和地球上產量最豐富的捕漁場。這片冰冷的海域孕育了無數生命,其中有大量的浮遊生物和數量充足的沙丁魚,沙丁魚形成的魚群直徑能達到二十米,數量達到幾十億條,全世界捕魚量的四分之一都是來自這片海域的。這麼多的沙丁魚,自然吸引了不少捕魚專家。海獅是海洋中技術最嫻熟的掠食動物之一,它可以說是全副武裝,不僅有一口好牙,還有船槳一般的前肢用於遊泳,而豐富的食物使它皮下長出了一層幾厘米厚的脂肪,能夠適應最冷的海水,即使在結冰的水中也能保持身體暖和;海豹和海鳥也來此捕食聚集在這種上升海水中的小魚。

南美西海岸全長超過五千公裏,從南極洲延伸到熱帶,海岸的景色壯麗無倫,這片海岸孕育出地球上最多的海洋哺乳類動物跟海鳥,這片水域為什麼這麼如此特殊呢?正是因為秘魯洋流讓整個南美洲西海岸海岸活了起來。智利人用圍網捕魚,一個長條的網可收起四十噸的捕撈量,每網五十萬條魚都被機器吸入進貨艙。智利漁獲的捕撈量占到了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海洋供養了成千上萬的傳統漁民和他們的家庭。但是,單一的物種承受了非同尋常的壓力,而且是僅存的一直沿著智利海岸都有分布的一個物種。盡管沙丁魚僅能存活幾年光景,但它們繁殖的極快,因此這些藍色的小魚是最後仍然在這個世界堅守的魚類之一。因為有商業價值的沙丁魚正變得稀有,收入驟然下降,於是漁夫開始轉向剩下的物種,比如在過去人們並不吃的遠東擬沙丁魚和秘魯鯷魚,但現在這些魚每年捕撈量超過一千萬噸。和沙丁魚一樣,當地人並不吃這種魚,捕捉它們來製作喂魚飼料,用來飼喂高市場價值的魚種,鯛魚、鮭魚,還有鱸魚,而每出產一公斤養殖的魚,就需要四公斤野生的沙丁魚。全球總計每年飼養兩千五百萬噸的海魚,其中大多數產品都來自挪威和智利。水產養殖的產業,是以野生資源為基礎的,然而,當不再有沙丁魚的時候,人們將會做什麼呢?隨著地球的資源耗盡,人類會去越來越遠的地方捕魚。但三分之二的海洋屬於每個人,也因此意味著不屬於任何人,所以公用資源就屬於第一個使用的人。在南美與西非海岸,流氓船主會派遣貧窮的漁民,去掠奪最後的魚類富產區。盡管這會引起衝突和傷亡,但在大海上顛簸的這些人是毫無約束的,如若幸運的話他們會帶著養家糊口的口糧,也就是最後的漁獲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