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桃夭》(1 / 2)

《桃夭》以桃花起興,為新娘唱了一首讚歌。

全曲語言優美精煉。不僅巧妙地將“室家”變化為各種倒文和同義詞,而且反覆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嫁娘與家人和睦相處的美好品德,也寫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給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鮮的血液,帶來和諧歡樂的氣氛。

這首《桃夭》的歌詞唯美,演唱方式更是返璞歸真。它是漢代民間的一種唱和形式,即“一人唱,三人和”。通常由一人領唱,眾人唱和,不用樂器伴奏。

這種演唱方式叫作相和歌,它的名稱最早見於漢代。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於宮廷的朝會等場合。

為了表現出這種古代的藝術形式,趙飛燕讓董小宛和王大錘配合不算,而且還配以手鼓助威,目的便是要豐富這種藝術形式。

這位古代才女不但舞姿動人,玩樂器居然也是一絕。她的白淨小手頻頻按向鼓麵,居然玩出了架子鼓的節奏。

她一邊唱,一邊跳,還一邊敲著手鼓,玩得很嗨皮。

相對於她的輕靈嫵媚,王大錘看起來像個許三多版的木偶。他站在她的身後,手捧丹田,做出一副小解的姿勢。

每當趙飛燕唱完一句,他便如同嚎喪般跟著她吼上一嗓子。

雖然王大錘的賣相差,聲音也跟狂躁的公驢般。可是配合到趙飛燕的曲子裏後,卻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令單調的曲子豐富起來。

這一唱一和,便如同相聲的逗哏與捧哏般,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正當眾人為這新奇的演唱方式而震驚時,第三個聲音響了起來。她不同於趙飛燕的婉轉,不同於王大錘的狂躁,便如同高天上的流雲般飄渺。

想必大家也猜到了,這個聲音是屬於董小宛的。

這個聲音如同流雲一般聖潔,如若春風一般嫵媚,它優雅,靈動,強勁,高亢。在綿延升騰之中,將趙飛燕啟動的韻律推演到了極致。

伴隨著歌聲,董小宛也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隻見她的清雅嫻靜,她的古典裝飾,在瞬間引爆所有男狼的心靈,直令他們忍不住怪叫連連。

趙飛燕以婉轉的歌喉唱響了出閣新娘的心聲,董小宛則負責以一種悠遠的旋律,將她的故事傳遞到流雲之間,令其永遠銘刻在星空裏。

趙飛燕凝調,王大錘配聲,董小宛延韻,三人配合得妙到毫巔。

如果說趙飛燕與王大錘的聲音便如同左右音箱般左右對稱,相得益彰,那董小宛的聲音便是環繞立體音箱,可以製造出更為強烈的空間感。

她沒有具體的唱詞,隻是以一個簡單的“啊”音節來輔助。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音節,她卻唱得好像航天飛機般,一會兒上天,一會入地,妙不可言。

現代的曲子要麼快的聽不懂,要麼嚎得令人起雞皮疙瘩。

能讓人聽得悅耳的實在是不多,可是趙飛燕她們三人合作的曲子,卻讓人感覺無比陶醉,五髒六腑都十分舒暢,渾身的毛孔都似乎要張開了。

這首曲子最大的特點便是立意高遠,前後相和,立體環繞,頗有古風。它展示的音域極寬,涵蓋了極高與極低,其難度遠超出了常人想象。

天書琴是三人裏最擅長歌唱的人,可是當她聽過這首曲子後,卻麵色蒼白,兩眼無神,整個人便如同丟了魂兒一樣,久久沒有回應。

枉她先前還想出題為難趙飛燕,聽過這首歌之後,她感覺自己在她們的麵前便如同小學生一樣,根本看不透她們的深淺,哪裏能難得住她們?

看著她的嫵媚笑容,想著自己的愚蠢行為,天書琴有些苦澀。

合作結束之後,不但王大錘對董小宛刮目相看,趙飛燕也對她連伸大拇指。這首曲子有她的加盟,其精彩程度倍增,展示出了她的超強樂感。

“什麼破歌兒,從來沒聽過,不會是自己胡編的吧。”

“就是,通篇隻有鼓點配樂,剩下的便直接用人兌,太單調。”

“這種級別的才藝,還想讓觀眾花錢,這不是騙人嘛。”

那些忠實的黑粉都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不失時機的打擊趙飛燕。

可惜他們的力量太弱,人數太少,發表的言論很快便被正能量大潮淹沒了。他們大部分同伴兒都被歌聲所征服,傻愣愣地盯著兩位大美女發呆呢。

相信經過這次的才藝展示之後,這些人裏有許多都會改變陣營。

“哇,又是一首複古神曲,簡單而靈妙,好聽!”

“不錯不錯,男女搭配,唱曲兒不累,主唱的聲音妖嬈嫵媚,配合的粗狂而節奏感爆強,特別是最後那個美眉唱的,簡直就是天籟之音嘛。”

“飛燕美眉,那個女生是誰啊,好漂亮哎。”

“是啊是啊,那個大美女不會是你的雙胞胎妹妹吧?”

那幫男狼們聽完曲子後,不但對她們的歌兒感興趣,對人更感興趣。她們盯著新鮮出爐的董小宛,一個個都快把眼睛瞪成燈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