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1)因果法
即從促使對方接受觀點,產生行為的諸種原因兜起。這種原因可以是事實,也可以是理論。例(2)那位教師兜圈子就是采用的這種方法。姨媽把青年教師撫養成人,姨媽每年捎棗,姨媽生病是因,接姨媽是果。這是用事實兜。再如陳毅任上海市長時,幹部實行供給製,為了不給國家增添負擔,想勸嶽父回老家。顧慮到直接提出,老人產生誤解,陳毅同誌就繞了個彎先問老人家共產黨好還是國民黨好。當老人家說出國民黨任人唯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時,陳毅同誌說:“說得好,所以國民黨要倒台……那您喜歡不喜歡您的女婿也這樣?”老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決定回老家去。這是用道理兜,先以事明理,再以理論事。
(2)推論法
即從與交際目的相關的事物兜起,讓對方由此及彼,或由表及裏推論出新的意思。例(1)那位年輕媳婦的話就采用了這種方法。兒媳稱讚小姑的羊毛衫,在婆婆心裏必然產生這樣的思考:兒媳誇小姑的羊毛衫,當然是自己也想要一件;兒媳也是自己家裏人了,應同女兒一樣看待,既給女兒買了,也應該給兒媳買,這是事理常情。所以那位聰明的媳婦,沒說要羊毛衫而得到了羊毛衫。
(3)比照法
即尋找與交際話題具有類比意義的事物兜圈子,兩相比照,語義明晰,或者兜而不發,令對方自悟,或者稍加點化。傳說鄭板橋早年家貧,一年除夕賒了一隻豬頭,剛下鍋,又被屠戶要了去轉手賣了高價。為此他一直記恨在心。直到後來到山東範縣做官,還特別規定殺豬的不準賣豬頭,自己吃也要交稅,以示對屠戶的懲罰。夫人聞之,感到不妥。一天她捉到隻老鼠吊在房裏。夜裏老鼠不住地掙紮,鄭板橋一宿沒睡好覺。他埋怨夫人,夫人說她小時候好不容易做了件新衣裳,被老鼠啃壞了。鄭板橋聽後笑了:“興化的老鼠啃壞了你的衣裳,又不是山東的,你恨它是何道理?”夫人說:“你不是也恨範縣的殺豬的嗎?”鄭板橋恍然大悟,隨吟詩一首:“賢內忠言實難求,板橋做事理不周。屠夫勢利雖可惡,為官不應記私仇。”鄭板橋夫人通過兩種事的比照兜圈子,而後畫龍點睛,說服鄭板橋。
(4)雙關法
即尋找與中心話題相關的具有雙重內涵的事物兜圈子,言在此而意在彼,獲得一種含蓄委婉的言語效果。比如,一位農村小夥和姑娘暗暗相愛,都羞於直接表白。一天,倆人在田間相遇,姑娘靈機一動,指著在花間飛動的蝴蝶問小夥:“你說為什麼隻見蝴蝶戀花,不見花追蝴蝶呢?”小夥子一時發懵,“花怎麼能追蝴蝶呢?”轉瞬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坦率地表達了對姑娘的愛慕之情。這位姑娘的無疑而問,自然令對方思考到其雙關意義,話語婉曲、巧妙,既實現了完美的感情達意,又不丟臉麵,不留人口實。
(5)感情投資法
即某一交際話題一時難於為對方接受時,根據對方的思想、興趣、職業等特點,先從本題之外的副話題兜起,待到言路通暢,再自然引入本題。《觸龍說趙太後》中,觸龍的話就是運用了這種兜圈法。
附帶說明,兜圈子有時能產生一種含蓄委婉的言語效果,但含蓄委婉的話卻並非全是兜圈子。兜圈子也不是猜謎語、說隱語,它是曲徑通幽,最終要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思想,如果兜來兜去,把對方引入迷魂陣,就不好了。再者,兜圈子這種說話藝術一定要慎用,當兜則兜,不然,兜之不當,會給人囉嗦、虛偽之嫌,與交際目的相背。
7長孫皇後的說話藝術
唐朝皇帝李世民是位頗受世人稱道的一代明君。他以善於納諫而著稱。其實,這功績也有他的妻子——長孫皇後一份。
長孫皇後不僅稱得上一位“賢內助”,而且頗有語言藝術。公元632年一天,唐太宗退朝回到宮裏,對長孫皇後發誓說:“看我不殺掉這莊稼漢才怪。”長孫皇後聽後忙問這莊稼漢是誰。李世民說:“當然是魏征。他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頂撞我,弄得我下不了台。”長孫皇後立即穿上皇後官服,站在庭院之中,向李世民參拜。李世民大吃一驚。長孫皇後說:“我聽說,皇上英明則臣下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是由於您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賀。”李世民聽了皇後的讚揚,不僅消除了怒氣,而且反省了自己的過激。不久,即擢升魏征為侍中(宰相)。後來魏征病故,唐太宗悲慟不已,不僅親自到昭陵送葬,而且還親筆為其書寫碑文。唐太宗後來在臨朝時感歎地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今魏征逝,亡一鏡矣。”如果不是長孫皇後寓批評於表揚之中的說話藝術,不僅當時魏征的性命難保,而且李世民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也將大為遜色。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會偏愛別人對自己的讚語。尊重和榮譽乃人的第二生命。一個人決不會對鄙視自己的人抱有好感。心理學還表明,人皆反感批評,因為批評,特別是當眾批評會使他有失尊嚴,更何況被批評者是一個君臨天下、權傾一切的人。如果不講究一點批評藝術,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