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之中呢?往往少不了四起的流言,還有傳播流言的重要途徑——三姑、六婆、大姨媽。
這兩天,半山鎮街頭巷尾,關於吳運,人稱吳老二的事被大媽們傳得是風生水起,都快到似是而非的境界中去了,你要不知道,嘿!還真沒臉出門見人。
“啥事這麼熱鬧?”
“去,一邊玩去,這事都不知道,你好意思說你是半山的人麼?”
“哦,你外地來的?”
“來、來、來,這事啊我給你好好說道說道。”
“機床車間吳建國,吳主任知道不?”
“他家二小子被菩薩點醒了!”
外地人一聽,喲嗬,這事新鮮呐。立馬瓜子、茶水、小板凳跟上啊!沒坐?這多大點事,站著聽也行啊!
但,事情真就像大媽們說的那樣麼?
這事啊,還得從兩天前說起。
~~~~~~~~~~~~~~~~~~~~~~~~~~~~~~~~~~~~~~~
六月十九,觀音壽誕。善男信女們當然不能錯過這麼好的日子啦。什麼瓜果香油、香蠟紙燭的全得帶齊咯,往廟上趕去。
你說心誠則靈?拉倒吧,咱國人凡事講究個客氣,沒事串個門都得提兩斤水果什麼的,更何況是去拜神求願,那家沒個不順心的事,是不?你不提點東西,好意思開口麼。
從鎮子北門開始,一直到北山上的老君觀,沿途那叫一個熱鬧,人頭湧動,川流不息,石板路兩邊的小販,一個個扯著幾近嘶啞的嗓子,賣了老命的叫賣著。
等等,地方錯了?菩薩應該在廟裏不在道觀?
嘿嘿,沒錯;咱鎮裏的菩薩啊,就住老君觀。當年老廠長帶領一幫聽從最高指示的有為知識青年,在鎮上支援三線建設時,那地就叫老君觀了,起初呢,確實就隻有個道觀,後來不是圖方便嘛,在旁邊又立了個廟,地名呢還叫老君觀。
“媽,你快點”吳老二背著個小竹簍,裏邊三三兩兩的裝著一些祭拜的用品,正帶著他媽使勁的往前麵擠著。
“媽,你快點嘛,我肚皮好餓,快點把菩薩拜了,好買東西吃。”
吳老二邊擠邊對身後緊挨著的母親叨念,順手還擦了擦額頭上的大汗。
好容易,母子倆擠到北門橋頭,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清香過後,吳老二不動了,楊淑芬楞了楞,向前擠了兩步,順著吳老二眼光方向一看,好嘛,敢情被橋邊賣的豆腐腦給吸引住了。
這小販也是機靈,抬頭一看,母子倆正瞪著自己攤子發呆呢,隨口就答話了:“大姐,小兄弟來碗豆腐腦嘛!剛才出鍋的,香得很。”
去、去、去,喊誰大姐呢?沒見我還年輕著麼?楊淑芬一聽,趕緊拉了拉吳老二“兒子乖,一會拜了菩薩,回來媽給你買。”隨後輕輕地逮了下吳老二的手,準備繼續往前擠。
可吳老二不幹啊,大清早的就被老娘逮起來,東西都沒吃,就拉著出門了,人家皇帝還不差餓兵呢,你可是親媽啊!不帶這麼玩的。
“媽,就吃一碗可以不嘛?你看這肚皮都餓癟了,求你了媽”
說完還拉著******手晃了晃。
楊淑芬手被兒子這麼一晃,也有點心軟了,不過一想到兒子的前程,頓時又把心硬了起來“聽媽話,這拜菩薩啊要心誠,媽不是也沒吃早飯嘛,咱們麻利點,等把正事辦完,回來媽就給你買,買兩碗,行不?”
聽完,吳老二在心裏悄悄對比了下,感覺回來能一次吃兩碗,似乎還比較不錯,轉過頭,用著一種慷慨就義的大無畏精神,拉著母親繼續向前擠去。
爬完最後一坎石階,母子倆也累得差不多了,隨意找了塊石頭,一屁股坐了下去,吳老二解下背上的竹簍,從中拿出攜帶的涼開水猛的灌了一口,遞給母親,抬頭一看,霎時倒吸了幾口涼氣;我的個娘誒,這場壩裏是擠得肩挨肩,腿碰腿,完美的詮釋了啥叫“人山人海”,看相的、算命的、搭台唱戲的多了去了,更誇張的是鎮上計生辦的不知道啥時候在大榕樹底下搭了個台子,幾個小年輕正拿著小冊子在發,台子上扯了個橫幅“計劃生育,人人有責。”
順著台子往旁邊繼續看去,廟、觀中間的影壁,被粉飾一新,上書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