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八章(1 / 1)

有一句流傳了很久的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過,在老百姓中也流傳著這樣句話:“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

到底哪個說的有理呢?

有一回,在車站排隊買票,一個女孩說想插在我前麵,她著急,車馬上就要開了。我就讓開讓她站前麵了。這時,一直排在我身後的女孩惡狠狠地衝到前麵,瞪著我,咬牙切齒的說,你讓她插那你站我後麵吧。

本來做好事,引來的確實非議。

江蘇衛視有一檔節目叫作“非誠勿擾”,是相親的,有一個男孩麵對十女侃侃而談,盡量展現自我的真誠、真情,也頗得眾多女嘉賓的好感,但奇怪的是最後環節沒有一盞燈為他而亮。男生還是堅持選擇再次點亮心動女生的燈。看得出來那位女生也很感動,但她最終還是婉言謝絕了。“其實你是一個好人,但我真的不適合你”。

過去,我們是那麼地在意“你是一個好人”這鏗鏘有力的一句簡單話語,因為這是讓一個人引以為榮的道德標簽。拒絕的理由有千萬種,但以“你是一個好人”來拒絕一個人的真誠,多少讓人感覺不是滋味。

做人難,做好人更難。仔細想下,那是因為做好人的成本太高,做了好事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代價,“自討苦吃”,比如不被理解,反被誣賴,甚至是以身殉誌,流血汗又流淚水的現象時有發生。“好人難當啊!”“再也不當好人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牢騷。但下次真有當好人的機會,我們還真是控製不住自己。

好人不好當也要當啊。

我們說善有善報,並不是說你做了好事明天就能得到金錢,就能過上好日子,就能撈到某種好處,而是說“在食息起居處牖其衷”,也就是不知不覺中啟發你,讓你得到精神上的鼓勵,覺得生活更有意義,生活給美好,心情更快樂。難道這不是上天的回報?

我們說惡有惡報,並不是說一個做了壞事明天就得到報應,受到懲罰,或丟錢,或丟官,或生病,相反,現實生活中做壞事的人反而活的得到了很多其不該得到的東西。但是,他們的內心很快樂嗎?很充實嗎?不但不快樂,而且“在動靜語默間奪其魄”,就是被奪去了靈魂,隻知道吃喝玩樂,滿足自己的私心,像行屍走肉,生活的意義也變了,沒有滿足感,親情觀念淡薄,難道這不是對其最大的懲罰嗎?

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有痛苦,那就說明這個人的內心一定有和這個痛苦相對應的‘惡’存在。如果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沒有任何惡,那麼這個人的心靈是根本不會感到痛苦的。”必須說明,這裏的“痛苦”並不包括“悲憫”、“同情”一類,比如汶川和玉樹大地震,我們因同胞受難而感同身受,也會痛苦,但這無疑是善,而不是“惡”。

所以說,頭頂三尺有神靈。不要因為你做了好事上天不知道,做了壞事也別想逃過上天的法眼。不論你在廁所裏,在洗手間,或鑽在自己的被窩裏,你能騙得了你的下屬,你的客戶,你的朋友,你的家人,但你騙不了自己頭頂上方的“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