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為了聽眾而不是自己來演講
演說是為了聽眾,而不是為自己。
演說專家約翰·哈斯靈認為,演說的內容“必須要引起聽眾的興趣給你發言權,並非讓你灶耀自己的知識,或緬懷往事。你站在台上演說是為了滿足聽眾的需要,而不是你自己需要演說”。
該教授的觀點雖說不盡完全。但按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論來談演說,說到人有“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通過一次成功的演說,演說者本身也可實現這些需要。看來成功的演說必須要符合聽眾的需要(包括興趣、利益等)。
你去仔細聆聽一下世界級大師安東尼·羅賓數年前和現在的演說碟片,你發現他一直以來都很注重問聽眾問題。為什麼要問問題呢?問聽眾問題才能讓你更了解聽眾的興趣,你能根據聽眾的興趣演說以滿足聽眾的需要,所以,一直以來問問題都被名家認為是演說說服聽眾最好的方式之一。
改變從頭開始,說服由心開始。說服,攻心為上,先問一些觸動人心的問題,慢慢問一些打動人心的問題,最後問一些引人人勝、震撼人心的問題。問聽眾問題,這表示你尊重聽眾並能讓他們參與到演說當中來;問聽眾問題,這一舉措能幫助你了解聽眾,你才能有效引導聽眾進入你的演說主題,並認同。
演說真正要做到說服聽眾,最好的方式就是設計一些好問題,正如法國作家瓦爾仄所說:評價一個人的依據是他所提的問題,而不是他的回答。科學家尋求真理都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卓有成效的演說家往往是以提問的方式作為演說的開頭,而這些問題正是演說所要討論的話題。有些問題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其實說服的力量是在於信心的征服和恰到好處地表達聽眾的心聲。因此,恰當的問題總是演說的焦點。
你講的都是假的,聽眾講的才算真的,這就是說服聽眾的真諦——引導聽眾自己說服自己。因而在演說的過程中你不斷地要用問問題的方式引導聽眾,問問題是引導聽眾一種好的方式,至於如何問問題,憑借我數年的經驗,我向各位提出如下建議:
(1)問聽眾簡單、容易回答的問題;
(2)問聽眾很容易回答“是”的問題;
(3)問聽眾在你的引導下必須回答“是”的問題;
(4)問聽眾二選一的問題(也稱預先框視問題)。
在演說的進程中,至於在什麼時候你該問哪一類型的問題,在什麼時候你該提出問題,這都沒有定律,全憑你的靈活運用。
“注意力等於事實”。問問題就是為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任何一場演說,在演說前,我建議你同時一定要關注如下六個方麵,整場演說中,如你圍繞以下六個方麵來提問,你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