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演說要求你當作是與人交流,那它就需要在什麼地方帶出激情來。做一個有力的演說者,這意味著既要弄清楚如何與感情聯係,又得掌握好什麼樣的水準。
“可沒有什麼能感動我呀!”你也許會說。在某種意義上這話是對的。如果你拒絕觸及你內心正在活動的東西,那你確實會處於不為所動的狀態。你還有產生萬念俱灰的危險呢。你的聽眾肯定會注意到這些。20多年前,在紐約的某個卡耐基口才訓練班裏有一場演講,其熱誠所造成的說服力鮮明地層現在聽眾的眼前,至今沒有能超過它的。卡耐基聽過很多令人叫絕的演講,可是這一個——被稱為“蘭草對山胡桃木灰”的案例,卻鶴立雞群,成為真誠戰勝常識的絕例。
在紐約一家著名的百貨公司裏,有個出色的售貨員提出反常的論調,說他已經能夠使“蘭草”在無種籽、無草根的情形之下生長。根據他的故事,他將山胡桃木的灰燼撒在新犁過的土地裏,然後隻要一會兒時間蘭草便長出來了!他堅決相信山胡桃木灰、而且隻有山胡桃木灰是蘭草長出的原因。
評論他的演講時,卡耐基委婉地對他指出,他這種驚人的發現,如果是真的,將使他一夜之間成為富豪。因為蘭草種籽每克價值好幾塊錢。這項發現會使他成為人類曆史上一位極偉大的科學家。因為至今還沒有一個人——不論他是生或已死——曾經完成、或有能力完成他所聲稱已完成的奇跡:即還不曾有人從無機物裏培植出生命。
卡耐基溫和平靜地告訴他這些,是因為他感到這個人的錯誤非常明顯,言論異常荒謬,用不著言辭激烈地去反駁他。看班上的學員也都看出他論述裏的謬誤,隻有他自己執迷不悟,連一秒鍾的動搖也沒有。他對自己的立論非常地執著,簡直不可救藥。他當場立場回答說,他沒有錯。他抗議說,他並未引經據典,隻是陳述自己的親眼所見而已。他是懂得自己說話的對象的,他繼續往下說,擴大了原先的論述,並提出更多的資料,舉出更多的證據,他的聲音充滿著真誠與熱情。他說得情深意切,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的理由正確。雄辯的最大吸引力,曆來都源自一個人執著的信念和深切的感受。真誠建在信仰之上,而信仰則出於內心對自己所要說的事情的真情實感,出於腦子對於要說什麼的深思熟慮。“此心自有道理,是為道理所不自知。”
卡耐基又一次告訴他:他離正確、或幾近正確、或距離真理不遠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馬上他又站了起來,提議跟卡耐基打賭五塊錢,讓美國農業部來解決這件事。
你猜發生了什麼怪事?班上好幾個學生都給贏到他那邊去了,許多人開始懷疑。若是做個表決,相信班上一半以上的生意人不會仍然站在卡耐基這邊。卡耐基問學員們,是什麼動搖了他們原先的論點?他們一個接一個,都說是那個售貨員的熱誠和篤信使他們自己懷疑起常識的觀點來。
這樣,既然班上學員這麼容易動搖,卡耐基隻得寫信給農業部。他在信裏說,問這麼一個荒唐的問題,真覺得不好意思。果然,他們答複說,要使蘭草或其他活的東西從山胡桃木灰裏長出,是不可能的,他們還順便提起,他們還從紐約收到另一封信,也是問這同樣的問題。原來那位銷售員對自己的主張太有把握了,因此落座後也即刻寫了封信。
這件事讓卡耐基發現,演講者若是堅定執著地相信某件事,並堅持不懈地談論它,便能獲得人們對他的信仰的擁護,既使是他宣稱自己能由塵土和灰燼當中培植出蘭草也無妨。既然這樣,那麼,如果我們頭腦中所歸納、整理出來的信念,同時又在常識和真理這邊,說服力豈不是更大了嗎?這兒還有一個建議:你對某件事情了解越多,你對它便會越熱誠,越熱衷。《銷售五大要則》的作者帕西·H·懷亭告訴我們,萬萬不可對自己所賣的東西一無所知。懷亭先生說:“對一種優良產品知道愈多,便地對它愈熱心。”此種情形用之於演講題目亦然一——對它們懂得愈多,你對它們也就愈熱誠、愈熱衷。
讓我們嚐試下列其中一種感情練習的方式,它能讓你在演說當中激情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