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
離現在四千多年以前,中國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那時候的君主是由老百姓選出來的,他們之所以能夠被選上,是因為他們既能幹,又公正,能夠勤勤懇懇地為大家辦事情。所以,在那時候,當君主是一件苦差事,既沒有什麼特殊的享受,還要白天黑夜地奔忙。
當時,有一位君主叫作堯(唐堯),他對待老百姓非常仁厚,做每件事都要先替老百姓打算,而自己卻吃野菜羹,穿最賤的鹿皮衣。他居住和辦公的“宮”,除了大一些以外,也和老百姓的房子沒有多大區別。在堯的治理下,老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生活得非常愉快。
可是,堯到了晚年,有一件事很讓他傷腦筋。他想到自己年齡越來越大,精力越來越不行,是該找個人來接替自己的時候了,可是一時間還找不到合適的人。那個叫虞舜的小夥子雖然很不錯,但畢竟還太年輕。前些日子,堯剛把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作妻子,希望她們能幫助舜努力工作,勤奮學習,使舜將來能成為治理天下的人才。不過,眼下舜還年輕,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必須立刻開始尋找接班人。否則,自己一旦躺倒,老百姓的事情就沒有人去辦了。
第二天,堯就把大臣們都叫來,對他們說:“現在我已經老了,好多事情我辦起來已經力不從心。雖然說新君主要老百姓來選,可咱們做公仆的,必須先找到合適的候選人,百姓才好選擇呀。幾年前,我曾經請那位叫巢父的高人來接替我,可他不願意,以後就不知躲到哪裏去了。現在你們看看,還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嗎?”
大臣們議論紛紛,因為這是選擇新的君主,必須才幹和品德都好的人才能勝任。所以誰也不敢貿然推薦。過了一會,老臣羲和忽然說:“聽說許由這人很有才幹,可沒有和他打過交道,不知道是否名副其實。”
堯猛地一拍大腿,叫道:“嗨,你看我真是老糊塗了,怎麼把這位高人給忘掉了!”
大臣們也紛紛讚成,都說這人名氣很大,應該把他請來,看看他能否勝任。堯當即決定派人去請許由。
可是,派去請許由的人接二連三地失望而回,他們說,許由一聽說是請他去接堯的班,就話都不說,就把他們打發走了。於是,堯決定親自去找許由。
堯找到許由家裏,一看許由,原來是個五十多歲的小老頭,身材不高,卻長得挺精神,隻是態度很高傲。
堯謙恭地對許由說:“許先生,俗話講得好,日月已經升上天空,一支火把還想發出光亮,這不是太困難了嗎?春雨已經降臨,還要靠擔水去澆灌,不是白費力氣嗎?先生您就如同日月,如同春雨,一旦站出來,必然會天下大治。可是現在我還有勞無益地占著君位,實在問心有愧。請先生為百姓著想,代替我來君臨天下吧!”
許由冷笑一聲答道:“您不要再說了,我是不會當什麼君主的。您治理天下多年,已經挺有成績了。這時候讓我來代替您,難道是讓別人來議論我是求虛名的人嗎?要說我這人哪,就是隻求實際,不圖虛名。”
堯連忙說:“您為百姓而治天下,怎麼會有人說您求虛名呢?人們隻會讚揚您為百姓獻身呀!”
“嗨!您怎麼不明白我的意思呢!我對這種讚揚一點也不感興趣。您見到鷦鷯這種鳥嗎?它在深林中做巢,有一根樹枝也就滿足了;還有我們這裏的鼴鼠,它喜歡飲河水,隻要能喝飽一肚子河水,它就別無所求了。我也是如此,隻要能夠溫飽就心滿意足了。您說天下需要人去治理,這是你們的事情,與我毫無關係。打個比方說吧,廚師不做飯了,祭師即使餓著,也不會代替廚師去做飯的。”
不管堯怎麼懇請,許由就是不答應,堯隻好掃興地回到都城。幾天之後,有人來報告,說許由怕堯再去請他,不知跑到什麼地方躲起來了。
許由跑到哪裏去了呢?其實,他沒走多遠,就在潁水河對岸的箕山腳下住了下來。很快,就有人把許由的新地址告訴了堯。堯想:許由這樣謙虛,不正是有真才實學的表現嗎?我還是要想辦法請他出來接替我。一下子辦不到,我就分兩步走。於是,他派人去請許由來當九州長的職務。當時,中國就稱為“九州”。“九州長”實際上就是管理整個國家的負責人,隻不過名義上不叫君主罷了。堯希望這樣可以使許由答應出山,來治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