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1 / 2)

第四十八章

5裝病居家,奇誅曹爽

公元239年正月,魏明帝死,其子曹芳繼位,即魏少帝。魏明帝臨死前,委托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輔佐朝政。幼主曹芳當時年僅8歲。尊皇後為皇太後。任司馬懿、曹爽為侍中,持節,都督諸軍,錄尚書事。此二人,可謂集文武大權於一身。

司馬懿和曹爽各領三千兵馬,共同執掌朝政,輪流在殿內值班。乍初,曹爽因司馬懿德高望重,對其非常尊敬,遇事商量,不敢專行。沒過多久,曹爽的親信們便慫恿曹爽排斥司馬懿,還為曹爽出謀劃策,削弱司馬懿的實權,任用朋黨,控製朝廷。

魏少帝繼位一個月後,即239年2月,曹爽就使魏少帝下詔,提升司馬懿為太傅,太傅是皇帝的老師,品位尊貴,但無實權。這雖然是外示尊崇,實奪兵權。與此同時,曹爽提升自己的幾個兄弟都掌握了重要權柄。

司馬懿雖然甚為不滿,但一時又無能為力。他隻好秘密組織人馬,以待時機。同時,為了迷惑曹爽,便告病居家,不問朝政。

公元241年,邊境報急:東吳兵分兩路進犯,一路進攻淮南,一路進攻六安,請朝廷速派大軍救援。曹爽不知所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議。這時,又來急報,說東吳的另外兩支人馬又來攻打,一路攻樊城,一路攻租中。群臣請曹爽速做決斷。可惜曹爽無計可施,隻好請皇帝讓司馬懿來朝議事。去請司馬懿的人回來稟報說,太傅正在病中,無法前來議事。曹爽本人沒有作戰本領,他的親信又無能征慣戰之人,救援之事遲遲無法決定。前方警報頻頻傳來:樊城被圍,淮南的芍陂被占……然而,曹爽仍然束手無策。

司馬懿認為已經到了他“出山”之機,便來朝中議事。先是責備曹爽一番,然後決定親自帶兵出征。惶恐不安的滿朝文武,聽說司馬懿率軍親征,相信邊境自能轉危為安,都異常振奮,隆重地將其送出洛陽的津陽門。司馬懿到了樊城前線,挑選精銳,嚴明紀律,迅速出擊,很快就將圍困樊城的吳軍打敗。另幾路吳軍見勢不妙,也都陸續撤回。僅用一個月時間,司馬懿就勝利還朝。從此,司馬懿的聲望日益增高,而曹爽的名聲逐步下降。

曹爽為了提高威望,急於建功立業,244年不顧司馬懿的反對,強行伐蜀。結果遭到蜀軍伏擊,十萬大軍損失大半,曹爽總算突出了重圍,狼狽而歸。

曹爽雖然戰敗,但並未收斂,仍與其黨羽專製朝政,胡作非為。247年,曹爽竟將太後遷於永寧宮,進一步獨專朝權,並且與其黨羽密謀,意欲奪取皇帝寶座。但是,他們最為憂慮的仍是司馬懿,不斷派人探查其情況。曹爽借心腹李勝調往荊州之機,讓他以向司馬懿辭行為由,前去觀察動靜。

司馬懿失權以後,便采取以退為守之策,稱病居家,不問政事,似乎已藏形隱跡,與世無爭。待到李勝來訪,司馬懿知其用意,又做了一番逼真的表演——

李勝到了司馬懿的臥室,隻見司馬懿躺在床上,在兩個侍女的服侍下喝粥,粥竟撒滿了前胸。李勝說:“聽說太傅舊病複發,沒想到居然病得如此嚴重。我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任本州(李勝是荊州人,所以稱本州)刺史,我特來向太傅告辭。”。

司馬懿故作氣喘籲籲狀,說:“您去並州,並州靠近胡人,可要好好防範。我年老病重,死在旦夕。恐怕我們今後不能相見了。我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請您多加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