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成語故事——曆史的縮影,漢字的精華(1 / 3)

成語是曆史的縮影,漢字的精華。一個成語,就是一段曆史故事,就是一道曆史的盛衰演變。例如:“四麵楚歌”道出了楚漢相爭的慘烈和項羽孤立無援的絕境;“風聲鶴唳”僅四個字便使得苻堅的驚慌之態、疑懼之意躍然紙上。成語貌似簡單,卻包羅萬象。成語是漢字錘煉而成,它是漢字精華的積聚。它和漢字漢詞一樣,可以以小見大,以偏概全,展現華夏民族獨特而厚重的審美觀。它的存在,使漢字充滿意境、睿智與生機。

安步當車

戰國時期,一次,齊宣王召見賢士顏鐲說:“你過來。”顏鐲答道:“請大王你過來吧。”齊宣王當然很不高興,其他官員也驚奇不滿道:“大王是一國之君,你隻不過是個臣子,怎可放肆?”顏鐲說:“話不可以這樣說,如果我按大王吩咐走上前去,表明我仰慕權勢、阿諛奉承;若大王走到我的麵前,顯示他尊重賢士。你們說是我仰慕權勢好呢,還是大王尊重賢士好呢?”

齊宣王聽了,忍不住咆哮起來:“是國王高貴呢,還是賢士高貴?”顏鐲回答:“當然賢士高貴,這有曆史證明。從前秦國攻打齊國時,下過一道命令說:‘誰在賢士墓地砍伐樹木,處死刑。’又說:‘能夠拿下齊王首級的,封高官,賞千金。’由此看來,國王的頭還不如賢士墓地的一棵樹!”齊王聽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竟然拜顏鐲為師。顏鐲婉拒後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說完就走了。

說文解字

“安步當車”指慢慢走路、緩步而行,也可以比喻不貪圖富貴,安於清貧。

庖丁解牛

戰國時候,有位庖丁善於宰牛,他有著非常高超的肢解牛體的本領。有一次,庖丁特地為梁惠王表演宰割技巧。隻見他手裏拿著一把明晃晃的刀子,不假思索就動起手來。他用手觸動牛,用肩靠著牛,用腳踩著牛,用膝蓋抵住牛,牛皮和牛骨分離的聲音隨刀而響。他的種種動作,合乎舞蹈的節拍旋律;他操刀時發出的種種聲音,也像樂曲那樣很有節奏。不大一會兒工夫,庖丁就把牛肢解完了。梁惠王讚歎地問:“你的技術是怎樣達到如此高明的程度的?”庖丁回答道:“因為我崇尚的是一種高深的修養,我的技術已經超過普通人了。在我開始宰牛的時候,我所看到的是整頭牛,不知道從哪裏下刀。過了三年,便看不見整頭牛了,因為這時我對於牛的全身何處有空隙,哪裏有筋骨,都已經完全清楚了,所以看到的不是整頭牛,而是可以解開的許許多多部分。宰牛時,我不必用眼睛看,就能知道什麼地方可以下刀,怎樣順著筋骨間和骨節間的空隙處從容下刀。”

梁惠王聽得津津有味,他又問:“像你這樣的廚工,多長時間換一把刀呢?”庖丁拿起自己用的這把刀,回答說:“我這把刀已經用了19年了,所解的牛有數千頭,但它的刀刃仍然非常鋒利,就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這是因為我在牛的骨節間隙中遊刃自如,所以用了19年仍像剛磨好的一樣。”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中解釋:“庖,廚也。”意思是說,“庖”指的是廚房和廚師,又稱庖丁。“庖丁解牛”這個成語比喻掌握了某種事物的規律之後,辦起事來就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此外,這個故事還延伸出另一個成語“遊刃有餘”,比喻做事技術熟練,解決起來毫不費力。

乘人之危

蓋勳是東漢末期著名的清官,出身於世代仕宦家庭,初任漢陽郡(今甘肅甘穀縣)長史。蓋勳所在的郡屬涼州刺史梁鵠管轄,而且兩人又是朋友。

當時,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幹盡壞事,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梁鵠的屬官蘇正和不畏強權,依法查辦了武威太守。梁鵠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牽涉到高層權貴,連累自己,因而焦慮不安,他甚至想殺了蘇正和滅口,於是就想去找好友蓋勳商量究竟該怎麼辦,因為蓋勳與蘇正和是死對頭。蓋勳的部下勸蓋勳借此機會殺了蘇正和,來個公報私仇。蓋勳聽了,斷然拒絕。他說:“為個人的私事殺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現;趁別人危難的時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為。”

一天,梁鵠來找蓋勳,見麵後,梁鵠說道:“武威太守貪汙的事如果查出來,我作為刺史,當引咎辭職。所以我打算請您想個辦法,除掉蘇正和。”

蓋勳勸梁鵠說:“喂養雄鷹,要使它凶猛,這樣才能為您效勞。如今它已經很凶猛了,您卻想把它殺掉。大人身為朝中重臣,辭職事小,如果事情有關大人的清名,那可就麻煩了。”梁鵠聽從了蓋勳的建議。

事後,蘇正和親自到蓋勳的門前道謝。蓋勳不見,讓人傳話說:“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

說文解字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趁著別人有危難時去侵害或要挾,形容在別人危難之時加以傷害。

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莊公在位時,十分溺愛小兒子州籲,養成了他驕橫無理的毛病。大夫石碏奉勸莊公說:“我聽說疼愛孩子應當正確地教導他,不讓他走上邪路。驕橫、奢侈、淫亂、放縱是導致邪惡的原因。這四種惡習就是因為孩子太過被長輩溺愛而形成的。”但莊公並沒把石碏的話放在心上,後來還任命州籲為將軍。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籲關係甚好,兩人狼狽為奸,攪得衛都雞犬不寧。

莊公死後,桓公即位。公元前719年,石厚跟隨州籲刺殺了桓公,篡奪了王位。州籲自立為國君,封石厚為上大夫。兩人非常得意,但衛國人對這個國君並不認可。

州籲見無法安定衛國的民心,於是通過石厚向石碏請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說:“如能朝見周天子,州籲的君位就能穩定了。”石厚問:“怎樣才能朝見周天子呢?”石碏答道:“陳桓公現在正受周天子寵信,陳國和衛國的關係又和睦,如果去朝見陳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請命,就一定能辦到。”石厚馬上就跟州籲去陳國。石碏先一步派人告訴陳國說:“衛國地方狹小,我年紀老邁,沒有什麼作為了。去貴國的兩個人正是殺害我們國君的凶手,敢請貴國趁機設法處置他們。”陳國人等州籲和石厚一到陳國便將他們抓住,並到衛國請人來處置。衛國派遣右宰醜前在濮地殺了州籲,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獳羊肩前去陳國殺石厚。石厚說:“我是罪該萬死,請將我用囚車載回衛國,見父親一麵,然後再處死我。”獳羊肩說:“我奉你父親的使命,來誅逆子。你想見父親,就讓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於是將石厚誅殺。

說文解字

《釋名·釋言語》:“義,宜也。裁製事物使合宜也。”“義”的本義為“道義”。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繩之以法。形容正直無私,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對犯罪的親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應有的懲罰。

得意忘形

魏晉時期的阮籍與嵇康、劉伶、向秀等被稱為“竹林七賢”。阮籍本來很有抱負,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他對執政的司馬氏集團非常不滿,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隻得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縱情於山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因此史書中描寫他時說是“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司馬昭看阮籍是個非常有才能的人物,便有意要與他結為姻親。阮籍從心裏討厭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但又不能公開回絕。於是他想了個辦法,索性喝個酩酊大醉,讓自己一連幾個月處於酣醉不醒的狀態。司馬昭見阮籍天天不醒酒,事情一直無法商量,隻好取消了自己原來的打算。

司馬氏幾次想讓阮籍出來做官,都被阮籍想方設法地婉言謝絕了。後來,阮籍覺得這樣下去自己總難扛到最後,特別是聽說步兵校尉衙門的倉庫裏收藏有好酒後,就主動到司馬昭那兒要求當這個步兵校尉。司馬昭看到阮籍主動來要求做官,心中十分高興,馬上同意了他的要求。阮籍到任後,對倉庫中的好酒,隻管放開量去喝,至於公事則一概不理。

有人看到阮籍這官當得太自在,不像他們既要處理公務,又要時刻看著上司的臉色,於是他們就找到司馬昭,告阮籍的狀:“阮籍這個人現在做了步兵校尉,每天隻在衙門內喝酒,這樣下去公務不就要荒廢了嗎?”

司馬昭明白,阮籍出來做官能緩和一批人與他的敵對關係,所以司馬昭總是笑著對那些人說:“由他去吧,隻要他高興,你們就不必去挑剔。我了解他,你們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他的言行。”

其實,阮籍表麵上非常狂放,但內心裏卻萬分小心謹慎。阮籍非常明白,在司馬氏的統治下,人們都各懷心事,有時一句話說得不對,就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說文解字

形,形體,樣子。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高興得忘記了自身形體的存在,形容人因為高興而控製不住自己,失去常態。

狗尾續貂

晉惠帝司馬衷當朝時,對朝政一竅不通,大權落到了生性凶狠狡詐的皇後賈南風手裏。

晉惠帝的叔叔趙王司馬倫一心想當皇帝,於是就玩弄陰謀詭計,最後除掉了賈皇後,司馬倫終於掌握了大權。後來,他借掌管宮中禁軍之機,發動政變,趕走了晉惠帝司馬衷,自己當上了皇帝。

司馬倫上台以後,深恐眾人不服,為了籠絡人心,就濫封官爵,他的親戚、朋友,甚至許多仆人、雜役都跟著他飛黃騰達,也都被封了官。當時近侍官員皆以貂尾為冠飾,可是司馬倫封的官員太多了,一時沒有那麼多貂尾,隻好用顏色、形狀與貂尾相似的狗尾代替。老百姓議論紛紛,對那些當上官員的不三不四的人非常痛恨,就編諺語罵他們道:“貂不足,狗尾續!”這樣一種不倫不類的政權自然不可能長久,不多久,司馬倫就結束了政權。

說文解字

續:接續,加接。貂:成語中指貂尾,古代皇帝的侍從官員用作帽子上的裝飾。這則成語是諷刺封官太濫,貂尾不夠用,隻好用狗尾巴來代替。比喻用不好的東西續在好東西後麵,現在多用來形容妄續他人文學作品或作自謙之辭。

鬼斧神工

春秋時,魯國有個技藝非常高超的木匠,人稱梓慶。他能製作各種精巧的木器,尤其擅長砍削木頭製造一種樂器,那時人們稱這種樂器為。有一次,他用木頭削雕成一個,它外形美觀,花紋精細,見到它的人都驚歎不已,不相信這是人工做出來的,而好像出於鬼神之手。

魯國的國君見了這個後,也連聲喊絕,特地召見梓慶,問道:“你是用什麼法術製成的?真乃鬼斧神工之作啊!”

梓慶笑笑說:“我是一個凡人,哪裏有什麼法術?”

國君聽了他這樣說,有點不大相信,又問道:“那你是怎樣製作它的?”

梓慶說:“我從大王這裏 接受了使命便開始準備。這時,我虔誠齋戒,讓身心純淨。齋戒到第三天,不敢想慶功、封官、俸祿;第五天,不把別人對自己的非議、褒貶放在心上;第七天,我已經進入了忘我的境界。此時,心中早已不存在進見君主的奢望,給朝廷製鐵,既不奢求賞賜,也不懼怕懲罰,我隻想著如何雕刻。於是,我進入山林,細心觀察樹木的天然生態,精心選取適合製的材料,直到一個完整的已經成竹在胸,這個時候我才開始動手加工製作,一氣嗬成。這可能就是我順從自然,讓自己的精神和樹木的自然形態結合,使我做的器具可以比擬鬼斧神工的原因吧!”

說文解字

鬼:傳說中的鬼神。斧:斧頭。神工:神妙的工藝。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精妙的工藝就像是鬼神用斧頭做的一樣,形容技藝高超神妙。

畫虎類犬

東漢著名的軍事家馬援少年時就心懷大誌,為人仗義。公元33年,漢光武帝劉秀任命馬援為太中大夫,以來歙副將的身份平定西涼。後來,隴西一帶屢遭羌兵侵襲,來歙向光武帝奏說:“隴西之亂,非馬援不能平定。”於是馬援被任命為隴西太守,不久,因屢立軍功被封為伏波將軍。

在馬援奉命征討交址時,聽說他的侄子馬嚴、馬敦喜歡譏笑別人,又與一些豪俠甚密,馬援很擔心,怕他們涉世不深,引起事端,便立即寫信警告說:“我希望你們做到:在聽別人的過失時,應像聽到自己父母的名字一樣,隻能聽,不能說。龍伯高為人敦厚謹慎,你們可能學不會;杜季良豪俠仗義,你們卻學不得。所謂‘刻天鵝刻得不像,至少像隻野鴨子,它們畢竟還是同類;但畫虎畫不像,就會像狗’。這不就成了笑話了嗎?學龍伯高學不到家,不失為謹厚長者;如學杜季良學不到真諦,就會成為輕浮的小人。我絕不希望我的後人成為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