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感覺(1 / 2)

秦羽拿著鼠標,點擊一個又一個搜索結果,沒有找到合適的答案。

搜索得到的結果,回答的,基本上是關於感情上麵的,說兩個曾經相愛的戀人,分手之後,再見麵,既熟悉又陌生。

秦羽閉上眼睛想了想,回憶當時的感覺,想要盡可能的準確表達出來。

“三年多以前,我剛剛來到明珠市的時候,明明我沒有來過這座城市,但是,當我搭乘公交車,坐在窗邊,瀏覽沿途的風景的時候,卻是感覺好像來過這個城市一樣,並且,還是待了蠻長時間的那種。”

秦羽雙手放到鍵盤上麵,打字,“明明沒有去過這個地方,但是,當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卻感覺自己好像之前來過一樣”。

點擊回車鍵,搜索結果出來。

秦羽拿著鼠標,看著搜索結果,看著一個個和自己提出來的類似的問題,他沒有急著點進去瀏覽,要找到一個和自己提的問題最相似的問題。

“為什麼有時候到一個新地方,明明以前我沒有來過,可是總感覺很熟悉?”

看到這個搜索結果,秦羽眼睛微微一亮,點擊進去。

問題的下麵,有好幾個回答,其中有一個最滿意的答案,排在第一位: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

突然感覺眼前的場景無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個細節,甚至是接下來的所要發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經經曆過?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據最近相關調查顯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過一次這種“似曾相識”的經曆!

據(圓明園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分析,“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

不過,如果這種感覺過於頻繁,過於強烈就是一種病態。

知覺與記憶相互作用, “似曾相識”是人們大腦中知覺係統和記憶係統相互作用的結果。

要想了解為何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科學家得從知覺和記憶中的分類進行。

分類的過程是知覺的一個基本特征,也是記憶的一個基本特征。知覺包括對麵孔的知覺,對物體的知覺對位置的知覺等等。

以這3類為例,由於它們的對象不同,因此,當我們到一個地方以後,方位和空間關係,周圍的物體,人物,可能同時出現。然而,我們對它們的知覺卻是由大腦中3個不同的空能回路,即位置知覺的回路,物體知覺的回路和麵孔知覺的回路分別去完成。

與知覺類似,記憶也分很多類型。

知識和感念的記憶被稱為語義記憶:針對情節、經曆、事情經過的記憶,即情景性記憶,這是無意識記憶。

其中每一類記憶,又可以分為很多個子類。

正因為知覺和記憶都是“分類”進行的,我們曾經經曆的一些場景的眾多特征存放在不同的記憶係統中,而我們無法意識到,當我們走到一個新的場景,場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會刺激我們的一些記憶,調動大腦中並不同的記憶係統和與之相匹配。一旦場景中的某一特征和過去的經曆匹配上,就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