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能獲得大眾幫助的人,成功的幾率就大;而隻有少數人能夠幫助的人,就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做人方法了,這樣的人成功幾率自然要小了很多;而那些根本沒有人幫的人,就不隻要思考自己的做人方法,而是要反思自己的行為了,像這樣的人,如果能夠獲得成功也是純屬僥幸,即便成功了也不會太持久。
有人認為:把愛心給別人自己就吃虧了,要知道吃虧就是投資,吃虧在前,獲利在後。先幫助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記住吃虧不是一味地吃虧,吃虧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利。
一旦養成了服務他人的習慣,自己的思想意識不自覺地就會支配行動,形成良好的人生觀,表現在行動上。如果早已養成了助人為樂的好習慣,那麼就堅持下去,如果還沒有意識到把愛心獻給他人的重要性,現在就開始以此為準繩衡量自己的行為。
俗話說得好:“天上掉餡餅,不是圈套就是陷阱。”事實也正是如此。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付出是不會有回報的。如果還沒有付出就得到了回報,這就要思考一下回報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危機了。所以,一定要為自己留一手,平時以幫助他人為樂,為自己以後接受別人的幫助鋪路。
5、與其乘人之危,不如成人之美
有時乘人之危與成人之美隻有一線之隔,其結果卻有天壤之別,前者遭人唾罵,後者定會得到他人發自內心的感謝。是願意做一遭人唾罵的人還是做一個他人心目中的好人,衡量一下,結果自然知曉。
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則相反。”又說:“毀人以為善,狡奸以為智,希望他人出過錯,恥於學習又羞於無能,這就是小人。”
每個人都希望聽到他人稱讚自己的長處,也希望自己的事業受到他人成全,這對他來說將是無比的喜悅。
把別人的美搶過來,當做自己的美;別人立下的功勞,掠過來作為自己的功勞;別人種下的善因收獲了善果,也要不擇手段地奪取過來,這便是不打折扣的小人所為。
在現代社會的處世中,這種做人方式要嚴格杜絕。顏之推曾說過:“凡是有一個字可取於人的人,都要顯示他稱讚他,不能偷竊他人之美作為自己的美。”
李翱也說過:“古代的君子,對於他人的善,害怕不能知道;既知道了,又恥於不能稱讚他;能稱讚他,又恥於不能成就他。”
由此可見,古人心胸之開闊,人格之偉大。事實上,古人的這種胸襟正是現代人所缺的,古人的這種成就他人之美,正好為現代人的為人處事做了好榜樣,同時成人之美也是明哲保身的一大法寶。
現代人要修煉古人的這種大胸襟,並非一朝一夕就可的,需要大功力、大涵養。要深深地體會到,當你稱讚他人時,他人也會稱讚你;你成就了他人之美,反過來他人也會成就你,由此看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就成了亙古不變的大哲理。
成就他人之美,一副小肚雞腸是不行的,必須胸懷坦蕩,善於推薦他人,善於讚美他人、成就他人。
如遇到他人需要幫忙時,隻要是力所能及的,一定要給予支持與幫助,千萬不可被自私自利的小人想法左右。思想意識中隻有自己,對身處逆境需要幫助的朋友袖手旁觀,讓他自生自滅、自成自敗,這是一種對自己對他人不負責任的行為。
要把他人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去辦,把他人的榮耀當做自己的榮耀,這是人世間做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做到了,君子的頭銜非你莫屬;反之,有可能隻是一個平庸的人,如若這種人被自私嫉妒填滿了心胸,還可能被烙上小人的印記。
為天下舉才,首先要做到惜才。如果你推舉的人能力、才力都不及你,推舉後要幫他趕上你甚至是超過你;如若他的各方麵都比你強,也沒有必要心生嫉妒。因為,他遲早也會為你所用,這是人之本性使然,投桃報李的道理凡是有良心的人都懂。
宋朝時期,王沂公掌管大權,朝中所有官員的升遷調動、人才的選拔,都由他掌管。
範仲淹曾經諷刺過他說:“使天下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責任,王沂公的盛德惟獨缺少這一條。”
王沂公說:“執政而想使恩歸於己,這個怨恨歸誰呢?”
這句話不但讓範仲淹欽佩不已,而且也被後人認可。
成人之美,成就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成就了他人夢想的同時,也塑造了自己的美名,人人皆近之,此乃大智者所為;乘人之危,打碎了他人的美夢也破壞了自己的形象,世人皆遠之,此乃迂腐者所為。君子成人之美,自己也美。
6、友善待人,人人為你所用
將心比心、投桃報李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懂得的道理。善待了你身邊的任何人,他都會用不同的方式去善待你。
每一個人,都樂於得到別人的認可,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讚揚,無論是地位卑微、一貧如洗的人還是身世顯赫、腰纏萬貫的人;無論是年幼還是年長無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