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他的家境十分貧寒,父親是個鞋匠,但對文學卻很感興趣;母親是個洗衣工,靠給別人洗衣服來賺取極少的錢。
安徒生住的小城鎮裏住著很多有錢人。他們不讓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這樣的窮孩子一起玩,因為他們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有時他們還欺負安徒生,罵他是沒有出息的窮小子。可是父親很愛自己的兒子,他對安徒生說:“孩子,不要理會他們,爸爸陪你玩。”
安徒生在外麵受到別人的欺侮,在家裏卻可以得到溫暖。
安徒生家的房子很破。不過這個房子的牆上卻掛滿了瓷器和圖畫,書架上擺滿了書籍和歌譜,櫥窗櫃上也擺滿了玩具,門玻璃上畫著一幅風景畫……在安徒生看來,他的家簡直就是一個藝術展覽館。
為了讓孩子的生活更加充實,父親常給他講《一千零一夜》裏的故事。有時,父親還會給孩子念一段丹麥有名的喜劇作家荷爾寶的劇本。在他們的書架上,還有一套莎士比亞劇作,父親常常把這套劇作拿出來讀給他聽。劇本裏的故事豐富多彩,更貼近現實生活。
聽了這些故事,安徒生充滿了幻想,他要通過人物把這些生動的故事表演出來。他想當個導演,於是,他拿出父親雕刻的木偶,用來扮演劇中的人物,用碎布片給木偶縫製了各種代表不同身份的小衣服:欺壓百姓的富豪和貴族、要飯的窮人等。漸漸地,他開始編起木偶戲來。
為了讓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父母經常領著安徒生到街上去體驗生活,在那裏,他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安徒生敏銳地看到,有的人勞碌奔波,卻總得不到溫飽;有的人揮霍浪費,卻可以富裕一生……安徒生11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了。經母親一再請求,他進了一所學校。可校長瞧不起這個窮孩子,安徒生氣得離開了這所學校。
“媽媽,我要到哥本哈根去學本事!”安徒生堅定地對母親說。
母親很讚成孩子的決定,鼓勵他說:“去吧,孩子,隻要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的!”
到了哥本哈根,安徒生—邊工作謀生,一邊學習,克服了許多困難。1828年,安徒生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在那裏,他學習刻苦,博覽文學名著,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29年,安徒生的長篇幻想遊記《阿馬格島漫遊記》出版,並獲得巨大成功。183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童話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集》,這本童話集得到了孩子們的廣泛歡迎,人們爭相閱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並渴望他發表新的作品。從此,童話成為了安徒生的主要創作形式,他幾乎每年出版一本集子,作為新年禮物送給孩子們。他一生共寫了童話168篇。許多名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夜鶯》、《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醜小鴨》等,早已被譯成各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這些童話故事不僅使孩子們陶醉,而且也吸引了許多成年人。
讀故事,悟道理:
逆境也許是社會的一種選擇機製,看你能不能經受住逆境的考驗,能夠通過考驗的人就會脫穎而出,走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因此,逆境常常成為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有的人被逆境打垮,就此消沉;有的人從逆境中崛起,人生和事業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