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心態之六知足平衡(1)(2 / 3)

瑪莉·艾迪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對基督教信仰產生了一種科學意義的詮釋,她發明了“基督教信仰療法”,成為惟一的女性宗教創始人,而信仰“基督教信仰療法”的人也遍布全球。

要知道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多麵的,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也隻是其中的一個側麵。這個側麵讓人痛苦,但痛苦卻往往可以轉化。

有一個成語叫做“蚌病成珠”,意思是說蚌在傷口複合時,傷處就會出現一顆晶瑩的珍珠。其實,我們的生活也是這樣,和“蚌病成珠”如此的貼切,珍珠就在我們的痛苦中漸漸成長。

我們要說任何不幸、失敗與損失,都有可能成為我們有利的因素。造成失敗的原因無外乎主觀和客觀兩方麵的因素。有的失敗是由於我們自身能力有限所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反省一番,再作衝擊。

我國著名的電影演員古麗麗在第一次拍戲時候,就表現的非常不好,當時她緊張得一句台詞也說不出來。一連試了四五次,她都無法使自己投入到角色中去,最後她隻有放棄了這次機會。

其實,古麗麗早就心急如焚了,她不想讓自己的夢想破滅,她再次找到導演,爭取了一個角色。當正式拍攝時,她又犯了臨場緊張發抖的毛病,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這次,古麗麗既沒有自卑自責,也沒有放棄夢想,而是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認識到發抖是因為自己缺乏表演基本功。於是她先後到北京電影學校、上華公司演員培訓班學習。後來,古麗麗參加《隻為今生》影片的拍攝,終於獲得了成功。可見,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都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收獲。

有位雙目失明的賣花女,雖然自己是個殘疾人,但她沒有為自己看不到別人和這個美麗的世界而自怨自艾,她像一個正常人一樣靠著勞動來維持著自己的生活。

在一個漆黑的夜裏,她所在的城市發生了一場大地震。當時,漆黑一片,驚慌失措的人們跌來碰去尋找出路卻無法找到。隻有賣花女憑著自己多年在這座城市裏走街串巷賣花,熟悉的每一塊磚瓦,走出了那個死亡的城市。正是她的雙目失明幫助了她,使她的不幸在這場地震中成了大幸。她靠自己的觸覺和聽覺找到了生路,而且還救了許多人。她成了人們心中的英雄,人們給她介紹了許多好的工作,她的生活從此改變了。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要知道這句話的道理,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條,如果這扇窗你實在推不開,那麼你可以試試另一扇窗。

2.與其羨慕,不如超越

成大事者能夠很好的把握住失敗後的痛苦與失意,也能正確的對待成功背後隱藏的危機。漫漫人生路,你可以擁有鮮花,自然也能碰到荊棘。就如古話說的一樣“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隻要能夠把十之一二的日子過好,那其他的日子也就會慢慢變好,慢慢熬過的苦日子也會有甜甜的滋味。生活隻要有了甜滋味,那又何懼什麼風雨險阻呢?

隻要一個人在心態上找到了平衡的支點後,他就不會在挫折麵前迷失自我,也不會在前行中產生懈怠的心理。總之,他的生命中肯定有那麼一些東西,能讓他透過生活中的痛苦,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麵。

一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3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出名,而且家有嬌妻、孩子,似乎這一切都是上天給他的恩寵。

一次,演出結束後,歌唱家和妻子、兒子從劇場裏走出來的時候,立刻就被早已等在外麵的觀眾團團圍住。人們興奮地與歌唱家攀談著,其中不乏讚美和羨慕之詞。有的人恭維歌唱家年紀輕輕就開始走紅,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有的人恭維歌唱家有個好家庭,妻子美麗大方,孩子又是個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男孩兒……

歌唱家認真地聽著這些熱心人們的讚美之詞,並沒有打斷他們的議論,來表示自己的觀點。等人們把話說完以後,他才和緩地說:“也許你們知道的隻是一個方麵,還有另外的一些事情你們不知道。被你們誇獎為活潑可愛、臉上總帶著微笑的這個小男孩兒,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而且,他還有一個姐姐,是長年隻能躺在床上的腦癱患者,其實,你們誇大了我的成功,我也有不幸的一麵。”

歌唱家的一席話使人們十分震驚,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這個事實驚呆了,大家很難接受這個事實。這時,歌唱家又和緩地說:“這一切恐怕隻能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上帝對誰都是非常公平的。”

在現實中我們總認為別人的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惟獨自己成了上帝的棄兒,不能達到順心滿意,因此,我們總是對自己耿耿於懷,不能看到別人的不幸和痛苦。

正如那位歌唱家說的“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因此,我們明白一個道理,沒有一個人擁有的都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都會缺少一些東西。有人才貌雙全,情感路上卻坎坷難行;有人夫妻恩愛、月收入達萬元,卻患有嚴重的不孕症;有人家財萬貫,卻子孫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