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說你們怎麼靠著我,我隻是想我也老了,有時想事情也不是怎麼明白,更何況,總有一日我會要走的,所以,我想早點看到你們能自己處理一切事情的那一天,這樣,我也好安安心心地去見你爹。”
“媽,別這樣說,我們永遠都少不了您,您要是想爹,您就去他的墳上看看,別想著早早地離開我們。”
“哎!隨願吧!他在地裏也孤單。”
母親有這樣的情緒,誌承也不好如何勸她,又怕越勸越讓她勾起更多的回憶。
到了年關時節,又是寒風刺骨,暴雪橫飛。在這樣寒冷的日子裏,君如又生了一個兒子。誌清念著方平、念著過世的兒子,他便給這個兒子取名念春,這也是他對父親和對失去的兒子的雙重懷念。
三個月時間,三個孫子接連問世,這可忙壞了玉英,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刻不停地要一直忙到晚。雖然兒孫們也都盡力幫忙,但是,有的事必竟不如自己辦來得更快更放心,就這樣,她一直忙到第二年正月十五。
十五這天,大人們坐一桌,孩子們坐一桌。吃完飯,玉英看著誌達說:“誌達,你幫著誌虹和誌超打理一下行裝吧,還有旺春,你大嫂生完孩子還不能活動太多,你也幫幫他們。”
“是!媽!店裏以後可就熱鬧了。”
“熱是熱鬧,將來隻怕要辛苦於家的姑娘了。”
“媽,她叫於鴻雁,您以後就叫她鴻雁吧。”誌達提醒母親,也順便提醒在座的人。
才過十五,誌達帶著弟弟妹妹和侄兒侄女熱熱鬧鬧地離開鄉下,去到城裏求學,玉英一直把他們送到外麵的池塘邊,並一路囑咐誌虹要好好照顧誌超。
忙忙碌碌地,秋天又要過去了,晚秋的早晨陽光燦爛,朝霞灑在秋天的黃葉上,花白的晨霜在晨光的照射下慢慢地溶化了,變成一顆顆水滴懸在蒼老的葉尖上,遍地的秋草都是枯黃蕭索,柳條上還剩下幾片數得清的黃葉,水塘裏的荷葉更加隻剩斷枝殘臂了,房簷下的燕窩也已經少了主人。
玉英站在方平經常站過的地方,心裏不禁湧出陣陣悲痛。要不是為了孩子,她真想馬上就躺到方平的身邊去。她站在這裏獨自傷心了一陣,又慢慢回到她自己房中拿出方平的衣服來,把它們摟在心前不住地撫摸著,眼淚不住地掉在衣服上。
早飯後,唐懷又來了,他剛一進門就笑著對正在收拾飯桌的玉英喊道:“弟妹,我這次來是想問問你,看誌達的婚事是不是該張羅了。”
“唐兄!這事勞你掛念了,我也正在想把這事早點辦了。”
唐懷自己找了一把椅子坐下,玉英放下手中的活,也搬一把椅子坐到唐懷的旁邊,然後對正在收拾碗筷的秀梅喊道:“秀梅,你給唐伯沏碗茶來吧。”
“好,我馬上就來。”秀梅一邊忙著手裏的活一邊回答。
“我到你們家來就像走自家廚房一樣,你們用不著這麼客氣。”
玉英沒有接他這話的意思,而是以商量的口氣說:“唐兄啊!我看這婚事就定在十二月吧,具體日子還勞你和六哥去商量。”
“好!那我就按你的意思跟他們去說。”
“我是想啊,讓他們早點成親,過了年就讓他們夫妻去城裏打理店鋪,就便關照那些在城裏讀書的孩子。”
“這樣好,既然有這樣的安排,那就馬上著手來辦。”唐懷一邊回答,一邊接過秀梅遞過來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