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六三二年出生在約克市一個體麵家庭。我們不是地道的本地人,因為我父親是德國不萊梅市人。他到英國後,最初定居在赫爾市,靠做生意置辦了一份家產,後來收手搬到約克市居住,在那兒娶了我母親。母親娘家姓魯濱遜,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因此我被起名叫魯濱遜.克魯茲涅爾,但是由於當地人發音的變化,把我們叫做“克羅索”,我們自己也就這樣叫,這樣寫。所以我的朋友們也就一直這樣叫了。
我有兩個哥哥,一個曾是駐佛蘭德的英國步兵團中校,這支部隊曾由著名的羅加特上校指揮。這個哥哥後來在敦刻爾克附近與西班牙人作戰時陣亡。至於我的另一個哥哥的下落,直到現在我也一無所知,正如後來我父母不知道我的下落一樣。
作為家裏的第三個兒子,我沒有正經學過什麼手藝。很小的時候,我滿腦子就充滿了到處闖蕩的念頭。我父親是一個傳統的人,他讓我受了相當不錯的教育,除了家庭教育之外,還讓我上過鄉村義務學校。父親原指望我學法律,但我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一心想航海。我對航海的執著使我既不遵從父親的意願和嚴命,也不聽從母親和朋友們的懇求和勸說。我這種固執的天性,仿佛注定了我未來生活的不幸。
我父親是一個明智而嚴謹的人,由於預見到我計劃中的危險,他向我提出了不少嚴肅而中肯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到他的房間(他患有痛風病,行動不便),非常懇切地對我進行了一番規勸。他問我,除了僅僅為了到處瞎跑外,我還有什麼理由離開自己的家庭和故鄉。他認為,在家鄉,我很有機會仰仗親友的引薦大展宏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奮置一份家業,過一種安逸而舒適的生活。他告訴我,那些到海外去冒險,去創業,或以非凡的業績揚名的人,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窮途末路之人,另一種是資產雄厚、野心勃勃之人。可是這兩種情況對我來說不是過低,就是過高。他說我的社會地位居於這兩者之間,或者也可以稱為中間階層。以他多年的經驗,他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好的階層,最能給人以幸福。因為它既不像體力勞動者那樣吃苦受累,也不像那些上層人物被驕奢、狂妄、爾虞我詐所煩惱。他告訴我這種生活地位的幸福可以用一件事來證明,那就是,所有的人都羨慕這種生活,許多帝王都常常感歎他們出身高貴的不幸,但願自己出生在貴賤兩種人之間。許多睿智之人都證明了這種地位是衡量幸福的標準。他們經常向神祈禱,希望既不要過於貧困,也不要過於富有。
他讓我注意到並始終記住,不論是上層社會還是下層社會都會遭遇生活中的不幸,而中間階層的人就很少有災難,也不會像上層社會或下層社會那樣大起大落。不僅如此,中間階層既不會像那些貴族闊佬一樣,由於過著驕奢淫逸、揮霍無度的生活而心力交瘁,也不會像那些貧苦窮人一樣,由於過著終日勞苦、缺吃少穿的生活而疲憊不堪。他又說,隻有中間階層才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德和歡樂。伴隨中產之家生活的永遠是安定和富裕。他還說,沉穩謹慎、溫和折中、寧靜健康、交際廣泛、身心愉悅,所有這些幸福都屬於中間階層的人。處於這個階層的人可以悠閑度日。
接著他又真誠而和藹地勸我不要耍小孩脾氣,不要自尋煩惱,因為就事理和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這些煩惱都是可以避免的。他說,我用不著自己找飯吃。他說他將竭力幫助我過上他向我推薦的那種生活。他說如果將來我不能過一種安寧幸福的生活,那也隻能怨我的命不好或者怪自己,不能怨他。因為他得知我的不好打算後,已經盡了責任,提出了警告。總之,如果我聽話,呆在家裏,他一定設法幫助我。但他決不給我遠遊以任何鼓勵,免得對我的不幸負責。最後,他又叫我以哥哥為戒。他說,他曾經同樣認真地規勸過我哥哥,叫他不要到佛蘭德去打仗,但是他不聽,憑著年輕氣盛加入了軍隊,結果丟了性命。他接著說雖然一方麵他會不停地為我祈禱,但另一方麵他敢斷言,如果我非要愚蠢地走這一步,上帝一定不會保佑我,並且當我將來孤立無援、走投無路時,我一定會冷靜下來想一想,悔恨自己當初沒有聽從他的忠告。